登高胜具何人有,重九佳名此日临。
老眼已昏空怅望,壮心犹在惜销沉。
天真呈露青山瘦,世故流离白发侵。
汉水沉碑今出否,古来贤达共沾襟。

【诗句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

正仲子堂君英举酒于篆畦璋万二侄男庭坚仲容仲堪叔献季临与焉:指的是在重阳节这天,正仲子堂的英主(即王英)为篆畦璋和万二、庭坚、仲容、仲堪、叔献、季临六位侄子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

胜具:指好的东西。

具:通“俱”,都有的意思。

登高胜具何人有:登上高处的好的东西,谁有?

重九佳名:指重阳节的美好名字。

此日临:指这一天来临。

老眼已昏空怅望:我年岁已高,两眼昏花,只能空自怅惘地遥望着。

壮心犹在惜销沉:尽管我的壮志雄心还存在,但可惜岁月不饶人,它们都渐渐消磨殆尽了。

天真呈露青山瘦:天真的风采像青翠的山峦一样,显露出来。

呈露:显现。

世故流离白发侵:世间的尘事纷扰,使我的白发也增添了许多。

汉水沉碑今出否:汉水边的一块石碑,现在能否出土?

沉碑:沉入水中的碑石。

古来贤达共沾襟:自古以来,那些有德有才的人,他们的情怀都和我一样。

沾襟:同“沾衣”,沾湿衣服的意思。

赏析:

此篇是一首重阳节宴集诗,作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作者王观时任殿中丞,时值重阳佳节,邀集诸弟及友人篆畦、璋、庭坚、仲容、仲堪、叔献、季临等七人在堂上开怀畅饮,赋诗唱和,以抒胸中积愫。诗人用笔洗炼含蓄,情致深永,意境高远,风格豪放。

首联写诗人邀请众友同登高饮酒。诗人说:“登上高处的好的东西,谁能拥有?”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慨叹。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宴饮,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老眼已昏空怅望,壮心犹在惜销沉。”颔联写诗人因年岁已高,视力不佳而空自怅惘,壮志雄心虽然仍在,但却因时光荏苒而消磨殆尽。

颈联“天真呈露青山瘦,世故流离白发侵”写诗人看到山中的美景,感叹自己的年华老去。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晋代陶渊明曾隐居于南山之下,他经常到山上砍柴、采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南山”就是诗人所要赞美的青山。然而,如今诗人已经老了,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欣赏自然风景。因此,诗人感叹“天真呈露青山瘦”,而自己的年华却已经老去,被白发侵占了。

尾联“汉水沉碑今出否,古来贤达共沾襟。”诗人问自己曾经在汉水边看到的一块石碑现在是否能出土?诗人感慨地说:“古来贤达的情怀都和我一样!”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东汉时期的张衡曾在汉水边看到过一块刻有文字的石头,他曾经试图把它取出来,但是失败了。后来有人告诉张衡这块石头已经被埋在地下了。张衡感叹不已,认为自己没有能够取出来的本领,而古人却能够做到这一点,这让他感到非常羡慕。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思考。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又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思和悲凉之感,使读者在品味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