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楼倚倦。正海棠睡足,锦香衾软。似不似、雾阁云窗,拥绝妙灵君,霎时曾见。屏里吴山,又依约、兽环半掩。到教人觑了,非假非真,一种春怨。
游丝落花满院。料当时、错怪杏梁归燕。记得栩栩多情,似蝴蝶飞来,扑翻轻扇。偷眼帘帷,早不见、画眉人面。但凝红生半脸,枕痕一线。

【注释】

①解连环:唐教坊曲名。又名“忆多娇”。

②凤楼:指宫阙中的高楼。③海棠:指盛开的花朵。④锦香衾:用锦绣织成的被子,喻美人的绣被。⑤灵君:仙女或神仙。⑥霎时:极短的时间。⑦屏里吴山:指屏风上的山。⑧兽环:门上装饰兽形的环子,这里借指门。⑨觑(qù):看。⑩非假非真: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虚幻的。⑩一种春怨:一种深藏不露的怨恨。

【赏析】

这首词是咏物词,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上片写梦中所见,下片写梦醒后的所感。全词以景托情,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上片写春日梦中所见。首三句写梦境中的环境与气氛,“倦”字点明倚楼而卧之意。“睡足”与“锦香衾软”呼应,说明人已进入梦乡。“似不似”三句写梦中所见之景,“雾阁云窗”是梦境中的理想境界,是现实中难以得到的;“拥绝妙灵君”,“霎时曾见”,是说在梦中见到了梦中的理想境地,这是实写。“屏里吴山”,是梦中的幻象,这又是虚写,但与“雾阁云窗”相对照,又构成一个虚中有实,虚实交错的境界了。“到教人觑了,非假非真,一种春怨。”这三句是说这种境界虽然美妙,但却令人产生一种无法消除的春怨,是作者对这种境界的主观感受。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开头四句写梦醒后的感受和观察。“游丝落花满院”,是梦中所见之景,也是实写。“料当时、错怪杏梁归燕”,是梦中对现实的联想,是虚写,其中包含的感情色彩,则只有梦醒之人才能体会得到。“记得栩栩多情,似蝴蝶飞来,扑翻轻扇”。“栩栩”是活泼的样子,“蝴蝶”是春意的象征,“扑翻轻扇”是动作的细节,都是实写。然而“多情”、“似蝴蝶”却是虚写,它们表现的是梦醒后作者的感慨心情。“偷眼帘帷,早不见、画眉人面。”这两句是说醒来以后看到的仍然是一幅美人图画,但美人已经不在了。“画眉”是女子的一种化妆打扮,“人面”则是美人的脸面。这两句同样是实写。但“早不见”却是虚写,其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是梦醒后的感觉。“但凝红生半脸,枕痕一线。”最后两句写梦醒后所看到的景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感受,“凝红生半脸”写的是梦中见到的画中美女的脸庞,“枕痕一线”写的是自己脸上残留的枕痕,都是实写。但这两句却包含了梦醒后的种种感受,因此又是虚写。

这首词通过梦中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物的失望、不满和愤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