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释】

①离恨:离别的哀愁。做成:化作。春夜雨:春夜的细雨。刬地东流去:像被刀划过一般,向东流去。弱柳:嫩柳。系船:拴住船。都不住:无法停住。为君:为你。愁绝:愁得极厉害。鸣橹:摇着船桨的声音。南徐:南面徐州。芳草渡:长有芳草的渡口。想得:想到。寻春:寻找春天。依旧:仍然。当年路:当年的路。后夜:夜晚之后。独怜:独自爱惜。回首处:回头之处。乱山:参差不齐的山峦。遮隔:遮挡。无重数:数不清。

【译文】

离别后的悲哀就像春夜的细雨,随着江水向东流去一样,无法停息。柳树嫩枝拴住我的小舟却无法留住你的身影,我为你忧愁到了极点,听到船桨声声,心也碎了。

你来到南方徐州芳草渡头,我想到我们当年寻找春天的旧路,那时的景色依然如故,只是人事已非,如今你离去,只有那芳草凄迷。

在夜晚之后,独自珍惜着回忆,回头望去,只见乱山无数,它们遮挡了视线,看不见你的身影,只能感受到对你的思念之情。

【赏析】

《蝶恋花·其一》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4年)作者贬谪黄州期间。该词上片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下片写别后的忆念之意,全词以惜别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充满了真挚而深沉的友情。

这首词上片写别后的思忆之情,下片写别后的忆念之意,全词以惜别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充满了真挚而深沉的友情。

首句写离恨之深,化作了春天里细雨绵绵,春雨润物无声,使江南大地一片葱茏翠绿,但诗人心中却只有无尽的愁苦。这一句中的“春夜雨”和“添得”两个词语,将离恨之深与细雨相联系,将离愁别恨之深与春雨滋润万物相联系;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正处在春天中,正是花开时节,然而,离愁却使春天的美丽景色蒙上了一层阴影。

接着用“弱柳”一词写出了春景中的凄凉之美。杨柳依依,枝条柔弱,本是春日美景,可诗人却看到它似乎在为离愁所困而无力支撑,更增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

最后用“为君愁绝”一词,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情。“为君”二字表明了此词的主题,即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愁绝”二字则表明了这种思念之情已经达到了极点。

下片写别后的忆念之意。开头两句“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写朋友即将到达徐州时的情景和他对往昔往事的回忆。“想得”一词表明了这种忆念之情是一种想象中的忆念之情;“寻春”一词表明他当时正在寻找春天,也就是寻找过去的时光;“依旧当年路”则表明他对往昔往事的回忆是在一种怀旧的心情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他怀念过去的岁月和往事,而不是对现在的生活产生不满。

接下来两句“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则是对这种怀旧之情进一步的抒发。“独怜”一词表明了他对自己独自怜惜自己的感情的感叹,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感感到痛苦;“回首处”则是他在回忆往昔时的某个地方或某件事;“乱山遮隔无重数”则表明了他对往昔往事的回忆是在一种怀旧的心情下进行的,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怀旧之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连周围的景物都无法阻挡他的思念之心。

整首词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深远悠长,充分展现了苏东坡作为一位大文豪的独特风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