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鼓数声人迹散。马蹄不响街尘软。门户深深扃小院。帘不卷。背灯尽烛红条短。
归路恍如春梦断。千愁万恨知何限。昨夜月华明似练。花影畔。算来惟有嫦娥见。
【解析】
此词上片写夜阑人静的街景和闺门深闭,帘影低垂的情景。下片抒发离愁别恨,暗寓对丈夫征戍在外的怨恨。
“渔家傲”是词牌名,这里指作者自己作的这首词。
“楼鼓数声人迹散”:楼里击鼓报更的声音已响过,但人已经走光了。
“马蹄不响街尘软”:马儿不叫,街上没有尘土飞扬,显得特别安静。这是说,由于人迹稀少,因此连马蹄也无声无息了;同时,这也表明,此时已是深夜,人们都已沉沉睡去。
“门户深深扃小院”:大门紧紧锁着,小门也关上了,这表示闺中有人,因为只有闺中的人在夜深时才会把门户关起来。
“帘不卷”:帘子没有放下,说明有人正在房内。
“背灯尽烛红条短”:点着灯火,照亮了室内,只看到一条红色的蜡烛光在摇曳。这是说,室内只有一点光亮,而且那红条也很短,只能看到它晃动的尖端。从这句可以看出,闺中人此时正孤寂地坐在房内。
“归路恍如春梦断”:回家的路,就像春天做的一场梦一样,突然之间就中断了。
“千愁万恨知何限”:不知道有多少忧愁,多少恨事!
“昨夜月华明似练”:昨晚月光皎洁,像白练一般。
“花影畔”:月光下,花影斑驳。
“算来惟有嫦娥见”:想到嫦娥,只有她能够理解这种愁恨之情吧。
赏析:
这首词写闺怨。上片写夜阑人静的街景和闺门深闭,帘影低垂的情景。下片抒写离愁别恨,暗寓对丈夫征戍在外的怨恨。
开头两句写夜阑人静、街景幽寂,为后文闺情的抒发蓄势。“楼鼓数声人迹散”句,写楼中击鼓报更的声音已响过,人已经走光了。“马蹄不响街尘软”,进一步渲染出夜阑人静的气氛。
三、四句以“门户深深扃小院,帘不卷”承上启下。“扃”字用得极好,既形容门紧闭的样子,又写出闺中人的愁闷。“帘不卷”三字,既照应上片的“门户深深”,“背灯尽烛红条短”一句,又与下片的“算来惟有嫦娥见”相呼应。“背灯尽烛”,暗示闺中人因思郎而彻夜难眠。“红条短”,则表明室内只有一点光亮,而且灯光很微弱。“帘不卷”三字,既照应上片的“门户深深”,又引出下片的“算来惟有嫦娥见”。
五、六两句,写室内的光景。“归路恍如春梦断”,写闺中人独坐无聊,恍如做了一场春梦。“千愁万恨知何限”一句,直抒胸臆,道出了闺中人心中的无限愁恨。
结尾两句,写闺中人想象月中的嫦娥,寄托了她的相思之苦。
这首词上片写深夜闺中无人,环境幽寂;下片写闺中人的愁恨,直抒其志。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清远,语言含蓄,耐人寻味,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