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菩萨蛮 · 半烟半雨溪桥畔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注释:

  1. 半烟半雨:形容天气湿润,云雾缭绕的景象。
  2. 渔翁:指钓鱼的人,这里特指一个醉醺醺地坐着的渔夫。
  3. 疏懒意何长:表达一种悠然自得、懒散自在的情绪。
  4. 春风花草香:形容春天的气息和草木的味道。
  5. 待:期望,希望。
  6. 陶潜:即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
  7. 何之:去哪里。
  8. 君行:你即将行走。
  9. 自知:自己清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春景图。首句“半烟半雨溪桥畔”以诗意盎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图景,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接着,“渔翁醉著无人唤”展现了一个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渔夫形象,他的悠闲自在与世无争的心境让人羡慕。

诗中“疏懒意何长”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懒散自在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春天的花草树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人通过对春风、花草、流水等自然元素的描述,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意境。

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美好景物的赞美上,而是通过“江山如有待”的提问,引出了陶渊明“归田退隐”的人生态度。这里的“有”字,不仅暗示着自然的恩赐和期待,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淡然和超脱。

最后一句“问我去何之”,则是诗人对读者的引导。他邀请读者一同思考自己的归宿和追求,而答案则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这既是一种哲学上的探讨,也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传达。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又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