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江梅喷暗香。春前腊后正凄凉。霜风雪月忍思量。
斜倚幽林如有恨,玉鳞飞后转堪伤。时人那解惜孤芳。
【注释】:
不愤:犹言“不解”。喷暗香:形容梅花开放时散发的幽香。江梅,江边的梅花。
春前腊后正凄凉:腊月过后,春天来临之时,万物复苏,百花竞相绽放,而梅花却独自开放,因此显得凄凉。
转堪伤:反而更加令人伤感。
时人:指那些不懂得珍惜梅花的人。
【赏析】:
《浣溪沙》又名《小庭夜月》、《玉楼春》,是宋代词坛上一首婉丽清新、富有情韵的小令。这首词以咏梅为题,借咏物寄寓了词人自己的身世感慨,表达了词人孤芳自赏的情怀。
起首三字“不愤”,表明词人对梅花开放时散发的幽香并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梅花在冬去春来之际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喷”字,形象地描绘出梅花开放时的芬芳之状,与下句“正凄凉”形成对照。“正”字,既承接“早春”二字,又突出梅花开放之时正是寒冬已过、春意渐浓之际,梅花开放,正应了人们所说的“报春消息”,然而此时梅花开放,也正逢其时,所以它所散发出的幽香就更加浓郁了。“春前”二字,点出了梅花盛开的时节,也暗示出梅花之所以能够独放,乃是自有其道理,非他人所能轻易理解的。
下阕紧承上片之意,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的感慨。词人用一“忍”字,道出了自己面对寒风雪月,内心所承受的压抑和痛苦。这种痛苦,不仅源于梅花的孤独寂寞,更源于人们对梅花的不理解和不珍惜。梅花虽然能够在冰雪中傲然挺立,但它毕竟只是花中之一种罢了。如果人们都像词人一样,懂得欣赏梅花的清香,懂得珍惜梅花的孤高品格,那么,梅花也就不会被误解为“无花堪折”了。
结拍二语,则直抒胸臆,将词人心中的郁闷和哀伤表达得淋漓尽致。“时人那解惜孤芳”一句,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慨叹,也是对世人缺乏识见的嘲讽。词人在这里用反诘的语气,将矛头直接指向了那些不懂得珍惜梅花的人。
这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远淡雅,情感真挚深沉。词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通过咏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看法。同时,词人也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