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壁灯残,卧听檐雨难成寐。井梧飘坠。历历蛩声细。数尽更筹。
滴尽罗巾泪。如何睡。甫能得睡。梦到相思地。

【注释】

“点绛唇”:词调名。又名“晓月”、“秋夜月”。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上片四句皆为九字句,下片五句皆九字句。起首三句为仄起平收,第四句起首二字为仄声,其余为平声。

“背壁灯残”:指夜深已久,屋内的灯也渐渐熄灭了。

“卧听檐雨难成寐”:因为听到屋外的雨声而无法入睡。

“井梧飘坠”:指蟋蟀鸣叫的声音。

“历历”:清晰可闻的样子。

“数尽更筹”:指时钟上的时针对应到了半夜的时间。

“滴尽罗巾泪”:指眼泪流干。

“甫能得睡”:刚刚能够入睡。

“梦到相思地”:梦见了思念的人所在之地。

【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少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词以“滴尽罗巾泪”领起,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丈夫深切的思念。上片写深夜难眠的原因,下片写梦中相见的情景。

起笔“背壁灯残”,点出夜已深沉,室内灯光暗淡,主人公正倚在墙壁旁静静地聆听着窗外的雨声,却难以入眠。这一句是全词的开端,也是主人公内心孤独无助的写照。

接着“井梧飘坠”,描绘了窗外蟋蟀鸣叫声的凄切与哀婉。这是一首词作中非常常见的意象,它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忧愁。

“历历蛩声细”,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对于蟋蟀声音的感知,它们的声音如同针尖一般细小,却又清晰可辨。这一句既是对蟋蟀鸣叫的具体描写,也为下一句的“数不尽更筹”做了铺垫,暗示了主人公因夜深而难以入睡的状态。

“数尽更筹”,指的是时钟上的时针对应到了半夜的时间。这一句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滴尽罗巾泪”,则是主人公对这种孤独和无奈的具体感受。她用尽了自己所有的泪水,来表达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一句既是对情感的直接抒发,也是对主人公内心痛苦的揭示。

结尾“如何睡?甫能得睡”,则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推向高潮。她明知不能入睡,却还是试图去入睡,但最终还是被内心的痛苦所打败,只得放弃。这句既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揭示了她内心的巨大痛苦。

最后一句“梦到相思地”,则是主人公在无法入睡的情况下,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相思地”既可以理解为远方丈夫所在的地点,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曾经相识相爱的地方。无论哪种理解,都表明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在孤独寂寞中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