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纷纷筝笛耳,谁识子期志流水。
韵高调古自难酬,得意政须副墨子。
我公声价第一人,积薪居上笑不嗔。
但将佳句妙今古,逝变雕虫返太真。
孟轲尝续吾道绝,功与神禹论工拙。
先生今复回狂澜,岂减旌阳柱铸铁。
注释:
四海纷纷筝笛耳,谁识子期志流水。
韵高调古自难酬,得意政须副墨子。
我公声价第一人,积薪居上笑不嗔。
但将佳句妙今古,逝变雕虫返太真。
孟轲尝续吾道绝,功与神禹论工拙。
先生今复回狂澜,岂减旌阳柱铸铁。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诗圣的七律,诗人通过赞美老师孔子的崇高精神,表达了自己敬仰老师的情怀。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诗人开篇就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画面,四海之内到处都是弹筝奏乐的声音,人们陶醉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这里的”筝笛耳”指的是音乐之声,”子期志流水”则是说孔子的志向就像流水一样永不停歇。这种描绘既表现了音乐之美,也体现了孔子的志向之远大。
诗人转而赞美孔子的音律高雅,他的言辞深奥难测,需要像墨子那样善于辩论的人才能完全领会。这里用墨子的形象来比喻孔子,展现了孔子的智慧和才学。
诗人赞扬了孔子的高风亮节。他声名卓著,地位崇高,但却从不骄矜,总是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这种品质使得孔子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成为了一代宗师。
诗人再次强调了孔子的伟大。他不仅继承了儒家思想,而且还超越了前人的成就,使得儒家学派得以发扬光大。同时,他的影响力还远远超出了儒家学派,甚至超过了神禹等人的功绩。这种评价既肯定了孔子的贡献,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