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马踏残月,荷策来泮宫。
入门见先生,先生何雍容。
循循言语能下诱,青蒿因得附长松。
短檠挑灯一千二百夜,高谈雄辩磊落沃胸中。
吾皇求士苦匆匆,不许先生久卧龙。
玉鞭斜指长安道,祇缘此去何犹从。
呜唏吁,小轩从此冷如水,齑盐朝暮欣欣尔。
空留绛帐照孤灯,窗外西风起寒苇。

【注释】

上先生:指老师。上,对老师的尊称。

泮宫:古代学宫,泛指学堂。

何雍容:多么从容不迫。

青蒿因得附长松:比喻自己才能得到施展,像青青的蒿草依附在高高的松树一样。

短檠挑灯一千二百夜:形容老师教他读书的时间很多。

高谈雄辩磊落沃胸中:形容老师学识渊博,口才出众,言谈雄健有力,充满才华。

吾皇求士苦匆匆:我皇上寻求贤才很急切。

不许先生久卧龙:不允许你像龙一样长期卧居不出。

玉鞭斜指长安道:指代诗人被派往外地。

此去何犹从:这次远行,还能回来吗?

呜唏吁:感叹。

小轩从此冷如水:指诗人从此离开京城后,生活将更加清贫寂寞。

齑盐朝暮欣欣尔:指诗中所说的“小轩”,就是诗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的“齑”是一种调味品。

空留绛帐照孤灯:诗人离开京城后,留下的是绛帐(红色的帐子)独自照亮了一盏孤灯。

窗外西风起寒苇:指诗人离开了温暖的京城之后,只能看到寒冷萧瑟的野外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抒情为主,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和饯行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深情厚意。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使诗歌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首联写诗人来到学宫的情景。疲马踏残月,荷策来泮宫。诗人骑着疲惫的马,手持书卷,来到学堂门前。这一细节描绘出了诗人远行前的艰辛与不易。

颔联写诗人进入学堂见到老师的情形。入门见先生,先生何雍容。诗人进门见到了老师,老师显得非常从容不迫。这既表现了老师的风范,也暗示了诗人对老师的尊敬和期待。

颈联写诗人在学堂的学习经历。循循言语能下诱,青蒿因得附长松。老师善于言辞,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就像青青的蒿草依附在高高的松树一样。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学生比作青蒿,把老师比作长松,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尾联写诗人对老师的不舍之情。短檠挑灯一千二百夜,高谈雄辩磊落沃胸中。老师为了教他读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他受益匪浅。而诗人也深感老师的教诲之恩,难以忘怀。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吾皇求士苦匆匆,不许先生久卧龙。皇上寻找贤才非常急切,不允许你像龙一样长期卧居不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急功近利的观念。

尾联写诗人对离别的感慨。玉鞭斜指长安道,祇缘此去何犹从。这次远行,还是能够回到京城吗?诗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和忧虑。

尾联写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呜唏吁,小轩从此冷如水,齑盐朝暮欣欣尔。从此离开京城后,只剩下了一间小屋子。这里的“小轩”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的“齑”是一种调味品。诗人离开京城后,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尾联写诗人对未来的期盼。空留绛帐照孤灯,窗外西风起寒苇。只留下红色的帐子独自照亮了一盏孤灯,外面西风吹起了寒凉的苇草。这里的“绛帐”指的是诗人住的房子。这些景象都在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优美的辞藻,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