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解空宴坐寂无侣,宝花忽尔窥岩户。
已将精进耸人天,是用色相旌其苦。
又不见毗耶居士坐高堂,四落天花趁挥麈。
若人犹有空可谈,真机何处遁天女。
丰岩寂寂梵王家,谁把幽岩名雨花。
我知此诚齐人耳,但识解空与毗耶。
谁知丰岩了无取,口角澜翻初不语。
吾宗未出天莫窥,岂复有花可为雨。

【注释】

君:指僧人。空宴坐寂无侣:没有同伴,独自静坐冥想。

宝花:佛经中的譬喻,指悟道的人。窥岩户:窥视山门,意谓开悟。

精进:佛教语,指修行的勇猛精神。耸人天:使人们觉悟。旌:表彰。

毗耶:佛教语,指菩萨。

毗耶居士:即毗耶舍,梵名Sri Ksitigarbha,意译作“大施无畏”。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曾与佛陀辩论。他住在摩揭陀国那烂陀寺中,后来成为一位大乘菩萨。

四落天花:佛教语,指四种佛法。趁挥麈(zhú):手持拂尘驱散云雾。这里用来形容佛法普渡众生的功用。

天女:佛教神话中的仙女。

丰岩:山峰。梵王:佛教中掌管音乐和歌舞的神祇,又称梵天王。这里指丰岩寺。

毗耶居士:指毗耶舍。

了无取:毫无可取之处。口角澜翻:意谓口角生波,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吾宗:指我佛之教。天莫:佛教语,意为天界。

出:指离开。莫窥:不能窥见。

天莫:佛教用语,意为天界。

岂复有花:意谓不再有鲜花。

【赏析】

此诗为《华严经疏》中一首长行诗。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一些比喻和描写,但总的趋势是说明佛性本具、万法唯心的观点。

首二句点明题旨,指出禅定的妙处,在于没有伴侣,独自静坐冥想时,忽然有悟入之理显现于眼前。三、四两句写悟后的境界,说这种悟道之人的功德,足以使众生得到觉悟;他的功德,又表现在色相之中,使人看见他的色身,就感到他具有无比的苦行。

五、六句写毗耶舍的情况,说他在高堂上与众人辩论佛法,四下飞散的彩云随着他的手势而变化,显示他辩才的卓越。七、八句写诗人自己的体会,认为佛理深奥难解,只有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这几句对佛教哲理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发挥。

九、十句写丰岩寺的幽静,并点出诗中所写的雨花轩。十一句承前意而转写自己对禅宗的理解:我只知道禅宗的道理与佛教的道理相同,但是对解空与毗耶二者的区别却不甚了解。十二句写丰岩寺的幽静,说诗人知道这个寺庙确实值得称道,只是不了解它究竟有何独到之处罢了。十三、十四两句写诗人对于丰岩寺的幽静已有所体会,但仍不满足,于是转而去寻求真正的佛理,但始终找不到。十五、十六两句写诗人的感慨:我的宗派尚未出现,怎么能窥视天界呢?哪里还会有鲜花可以作为下雨的象征呢?

这首诗从佛理的角度来谈雨花,所以诗人把雨比喻为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佛理的深邃和神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