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人尝传李太傅,云作太守来此州。
顷遭暴水拉堤出,设施画略排横流。
大偷尝欲穴堤腹,掩之即日断其头。
至于小猾幸民祸,钩罗姓名皆不留。
陈人恬恬但眠食,恃公牢固如山丘。
今兹水暴潴外郭,眼见盗贼何由仇。
况我方在艰阨中,窜奔日惧蛟龙求。
乌乎不见李太傅,使我涕泪成沈忧。
【注释】
上李太傅:向李太傅致敬。李太傅,即李德裕,曾任宰相,封太傅。
陈人:指唐代人。传,记载。云,说。作太守来此州:任太守时到此地。
顷(qǐng)遭:前不久。暴(bào)水:洪水。拉堤出:把河堤拉开。
设施画略排横流:布置工程,排除洪水。
大偷:大的罪犯、强盗。穴:挖。堤腹:堤坝的里面。断其头:斩其首。
至于小猾幸民祸:对于小盗贼,幸灾乐祸,害民取利。
钩罗:设下圈套捕捉。姓名:人的名和字。
陈人恬恬但眠食:陈地的人安然自得,只顾睡觉吃饭。
恃公牢固如山丘:指望你像大山一样坚不可摧。
今兹:这番,这一次。水暴:洪水暴涨。
潴(zhù)在外郭:积水在城外。
见:看见。
何由仇:怎么报仇呢?
方:正在。艰厄:困境。
窜奔:急急忙忙逃走。
乌乎:难道,怎么。不见:看不到。
使:使得。涕泪成沈忧:泪水哭成了忧愁。
沈(chén):深沉,沉郁。
【译文】
陈人说曾经听说过,李太傅来做太守来到这里。
前不久,洪水冲破堤坝,我们布置工程,排除险情。
那些大的强盗想要挖开堤坝,我们马上斩了他的头。
那些小的盗贼,却幸灾乐祸,害民取利,他们的名字也被我们设下了圈套。
陈地的人安然自得,只顾睡觉吃饭,他们依赖你的坚不可摧就像大山一样。
这次洪水暴发,积水在城外,我们看见,这些盗贼,又怎能报仇呢?
难道我们看不到李太傅吗?使我们的泪水都变成忧愁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对李德裕的颂扬,抒发了自己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动乱的不满与担忧。全诗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李德裕任官来治理水患,以及自己当时的处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形势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哀叹。
第一句“陈人尝传李太傅”,是诗人的直接发端。这里所说的陈人,是指唐代人,传说中李德裕为刺史,治水有功的事。诗人用“尝传”二字,表明这种传说已经相当广泛了。而“李太傅”则是指李德裕。诗人在开头就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与这位历史人物的关系:“云作太守来此州。”接着,他回忆了不久前发生的一场特大洪水和随之而来的抢险救灾活动。由于当时人们缺乏经验,加之天时不利等原因,导致这场特大洪水的发生。然而,在面对这场灾难的时候,李德裕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定亲自坐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他不仅亲临现场察看情况、指挥抗洪,而且还亲自组织人员排除险情、加固堤防;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抢修公路、疏通河道等各项工作。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洪水终于被制服了,险情也得到了排除。
在这一段中,诗人通过叙述李德裕的事迹表现了他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歌颂他的成就上,而是在最后一句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即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也难免受到一些小人的陷害;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呢!因此,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第三四句写诗人当时的心境。当时正是李德裕刚刚到任不久,他正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他却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诗人:诗人感到由衷的钦佩和敬仰;同时,他也深感忧虑——因为他知道,像李德裕这样优秀的领导人才是非常难得的,如果失去了他这样的人才,国家将会受到多么严重的影响啊!于是,他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它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感情。它既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是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又体现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立场观点。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遭遇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