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相闻里社同,琴书曾共客儒宫。
南楼夜醉三更月,北固秋吟万里风。
去鲁羡君勤采藻,游吴愧我尚飘蓬。
相逢便与论心曲,莫笑依然旧阿蒙。
毗陵邂逅京口同舍汤叔厚鸡犬相闻里社同,琴书曾共客儒宫。
南楼夜醉三更月,北固秋吟万里风。
去鲁羡君勤采藻,游吴愧我尚飘蓬。
相逢便与论心曲,莫笑依然旧阿蒙。
注释:
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邂逅:不期而遇。汤叔厚:即汤显祖,字义仍(1550-1616),号若士,别号茧翁,江西临川人。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南京行人司行人,后升任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郎中等职,为官清廉,关心民生疾苦。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同舍:指同学或同事。
琴书:指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也泛指文人所用的器物。曾:曾经。
三更月:深夜的月亮。
鲁:指鲁地。鲁是古九州之一,以在泰山之南而得名,今属山东省。采藻:比喻有才学,有德行的人。
游吴:游览吴地。吴,指江苏东部地区,古代以吴越二州为中心,故称。愧我:惭愧自己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没有固定的归宿。
论心曲:谈论心中的情意,曲,引申为情意。
莫笑:不要讥笑。依然:仍旧。
赏析:
这是一首酬送诗。诗人汤显祖赴京任行人司行人时遇到同郡友人汤显祖,两人饮酒谈心,相互赠答,表达了彼此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首联“鸡犬相闻里社同”,描绘了诗人与好友相聚的场景:虽然身处异地,但因邻里间亲密无间,所以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看到邻居家门上的灯火通明。这里的“鸡犬相闻”不仅指声音上的亲近,更是一种心理上的交流和共鸣。而“琴书曾共客儒宫”则进一步点明了两人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他们在儒家文化的氛围中相识相知,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颔联“南楼夜醉三更月,北固秋吟万里风”,则是通过夜晚的情景来展现两人的豪放情怀。“南楼夜醉三更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好友在南方一座高楼之上举杯畅饮,直到月光明亮如洗的夜晚。而“北固秋吟万里风”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壮丽的江景所抒发的豪迈情感。这里的“北固”指的是长江北岸的名胜古迹北固山,诗人通过对它的吟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去鲁羡君勤采藻,游吴愧我尚飘蓬”,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反思和感慨。其中“去鲁”是指离开故乡山东,“游吴”则是指来到江苏一带游历。诗人羡慕汤显祖能够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同时,他也深感自己在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中无法找到归属感,感到愧疚和不安。
最后两句“相逢便与论心曲,莫笑依然旧阿蒙”,则是对两人友情的肯定和珍视。诗人表示,尽管自己如今已经远离家乡,但在与朋友相遇时仍然能够畅谈心中的想法;即使自己仍然像以前那样四处漂泊,也不会感到羞耻。这里的“论心曲”是指坦诚交流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莫笑依然旧阿蒙”则是说不要笑话自己依旧保持着朴实无华的品质。
这首诗通过对两人相聚情景的描绘以及对他们友情的肯定和珍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