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五十日,一雨生意回。
讵料雨复痴,日日闻震雷。
中元节倏届,巨飙恣喧豗。
故挽水倒流,能撼山欲摧。
掀茅与扬沙,境境人号哀。
馀禾垫西圳,大木横荒垓。
芝田逮楠溪,廛井归丘莱。
飘骸填港汇,悲魄栖山隈。
吁嗟今之人,瘥扎相辘轠。
吁天岂耄昏,静□□□□。
积乖必致盭,养烬终成炱。
造化一感应,予夺何心哉。
未闻豳诗官,租税星火催。
【注释】
风水:指风水先生。
中元节:佛教节日,即七月十五日。
大木:大树。
飘骸填港汇,悲魄栖山隈:指水灾后,尸体和枯骨堆积在港口,悲痛的亡灵栖息在山脚下。
吁嗟今之人:叹息当今的人。
瘥扎相辘轠:疾病缠身,互相拖累。
豳(bīn)诗官:指掌管征收租税的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元节之际,因水灾而作。诗中描写了灾害发生时的情景,以及人们遭受灾难后的悲惨遭遇。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自然灾害的谴责。
首联“不雨五十日,一雨生意回。讵料雨复痴,日日闻震雷。”描述了连续五十天没有下雨的情况,突然下了一场雨,使得万物复苏。然而,没想到这场雨又变得痴痴地持续不断,每天听到震雷声。这里的“生意”一词,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生机勃勃。而“痴痴”则形容雨水连绵不断,让人感到困惑。
颔联“中元节倏届,巨飙恣喧豗。故挽水倒流,能撼山欲摧。”指出中元节即将来临,狂风肆虐,水势汹涌澎湃。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担忧。
颈联“掀茅与扬沙,境境人号哀。馀禾垫西圳,大木横荒垓。”描述了水灾后的景象,房屋被掀翻,土地被冲刷,人们生活在一片哀鸿遍野之中。而“余禾垫西圳”则形象地描绘了洪水泛滥的场景,庄稼被冲刷到河道中,只剩下残存的禾苗。
尾联“芝田逮楠溪,廛井归丘莱。飘骸填港汇,悲魄栖山隈。吁嗟今之人,瘥扎相辘轠。”则进一步描绘了水灾后的情景,田地被冲毁,房屋倒塌,人们无家可归。而那些飘零的骸骨和悲痛的亡灵,则在山脚下安息。最后两句则感叹当今的人们,疾病缠身,相互拖累,生活困苦。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元节前后的水灾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自然灾害的谴责。同时,诗人也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立场,即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