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士何所营,但知贫可依。
日月照不尽,朝暮常分晖。
水瘦鱼自跃,林寒鸟亦飞。
纷纷苦多求,此境谁同归。
石田久不种,难免良夜饥。
饥本士之常,独抱嫠妇悲。

【注释】

  1. 贫士何所营,但知贫可依:贫士无所追求,只是知道贫穷是靠得住的。
  2. 日月照不尽,朝暮常分晖: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阴间。
  3. 水瘦鱼自跃,林寒鸟亦飞: 水干鱼会跳出水面,树林寒冷鸟儿也要飞出。
  4. 纷纷苦多求,此境谁同归: 人们纷纷苦苦追求名利,而这种追求又能带给人什么?谁能与自己一同归隐呢?
  5. 石田久不种,难免良夜饥: 因为田地被荒废很久了,所以晚上没有粮食可以吃。
  6. 饥本士之常,独抱嫠妇悲: 饥饿是士人的常情,而自己只能抱着寡妇的悲哀。

【赏析】
这首诗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追和之作,表现了诗人对贫贱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向往。

首句“贫士何所营,但知贫可依”,表达了贫士的生活状态。他并不追求富贵,只希望过上简单的生活,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维持生计。这体现了陶渊明的“归隐”精神,即远离纷扰的官场生活,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

次句“日月照不尽,朝暮常分晖”则描绘了自然的景象。太阳和月亮的光芒虽然照耀大地,但总有阴暗的一面存在。这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的不满和反抗。

第三句“水瘦鱼自跃,林寒鸟亦飞”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景象。当水源变少,鱼儿自然会跳出水面;当树林变得寒冷,鸟儿也会飞翔出来寻找食物。这反映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活力四溢。

第四句“纷纷苦多求,此境谁同归”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人们纷纷追逐名利,却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盲目的追求并不能带给他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反而让他们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

最后一句“石田久不种,难免良夜饥”则揭示了现实的问题。由于长期荒废田地,导致晚上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供应,只能忍受饥饿的痛苦。这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贫士生活的描绘和对现实问题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价值的思考和探索。它既有陶渊明的“归隐”精神,又融入了新的思考和认识,使得这首《穷愁》更具时代意义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