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翁北归留戏笔,数竹离奇生磈石。
世如有凤必先知,碌碌凡禽谁得识。
风不声兮月不影,山僧笑我移枯瘠。
岭阯每苦烟瘴深,烟瘴何曾祸忠直。
天使无垢来此邦,要与坡翁发真迹。
大书特书等傲岸,方寸一虚隘八极。
何年移植蓬莱宫,清风逼人寒半壁。
枝可磨,叶可摘,石上根,只如昔。
这首诗是苏轼为他的好友黄庭坚所作的,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石画面。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坡翁北归留戏笔,
- 译文:东坡先生(苏轼)北归后留下这幅作品,用笔墨描绘竹子和石头。
- 注解:东坡,即苏东坡,苏轼的别号。“北归”表示他回到北方。”留戏笔”意味着留下这副画作以作游戏或消遣。
- 数竹离奇生磈石。
- 译文:画中有竹子,形态奇特,还有一块突兀的石头。
- 注解:“数”可能指数量,“离奇”形容形态奇特,“生磈石”指的是岩石的形状奇特如磈石,即不规则的石头。
- 世如有凤必先知,
- 译文:如果世界上有凤凰的话,必定是先知道这些事物的人。
- 注解:“世如有凤”意指如果有凤凰这种神鸟的话。”必先知”表示这些事物必然先被知晓。
- 碌碌凡禽谁得识?
- 译文:普通的鸟类,谁能了解它们呢?
- 注解:“碌碌”通常用来形容普通,“凡禽”即普通鸟类。这里的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生物的认识和理解的感慨。
- 风不声兮月不影,
- 译文:风无声息,月亮没有影子。
- 注解:“风不声”意味着没有风的声音,“月不影”则是指月亮没有影子。
- 山僧笑我移枯瘠,
- 译文:山间的和尚笑话我移动了枯萎的石头。
- 注解:“山僧”指的是居住在山上的僧人,“笑我移枯瘠”表明诗人在移动这些石头时打扰到了山中的宁静或生态平衡。
- 岭阯每苦烟瘴深,
- 译文:山坡上常苦于烟瘴之困。
- 注解:“岭阯”指山脚,“烟瘴”指因烟雾和瘴疠而带来的困苦。
- 烟瘴何曾祸忠直,
- 译文:烟雾和瘴气从未伤害过忠诚正直的人。
- 注解:“忠直”指的是忠诚正直之人。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条件与人性关系的深刻感悟。
- 天使无垢来此邦,
- 译文:天使没有污点降临到这个国度。
- 注解:“天使”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神圣或者纯洁的力量,“无垢”表示没有瑕疵或玷污。整首诗通过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一个关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 要与坡翁发真迹,
- 译文:我想要与坡翁一起展现真实的作品。
- 注解:“要与坡翁”表示想要和苏轼一起,“发真迹”意为展示出真实的样子或成果。
- 大书特书等傲岸,
- 译文:特别书写,表现出骄傲的姿态。
- 注解:“大书特书”意为特别地书写,强调其重要性。”傲岸”表示自高自大,不受拘束。
- 方寸一虚隘八极,
- 译文:心中一片空旷,却只能局限在小小的空间内。
- 注解:“方寸”指心,“八极”指四方极远之处。这里比喻心胸开阔但受到限制。
- 何年移植蓬莱宫,
- 译文:何时能把这棵竹子移植到蓬莱宫中去?
- 注解:“蓬莱宫”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之一,此处用以象征美好的环境或理想的归宿。
- 清风逼人寒半壁,
- 译文:清风阵阵,使人感觉寒冷,仿佛整个山壁都被冷气包围。
- 注解:“逼人”描述清风给人的强烈感觉,“寒半壁”意味着整个山壁都感受到了冷气。
- 枝可磨,叶可摘,
- 译文:树枝可以磨砺,叶片可以摘取。
- 注解:这是对竹子坚韧生命力的象征性描写,表明不管外界如何恶劣,竹子都能够生长壮大。
- 石上根,只如昔,
- 译文:石上的根依旧,就像过去一样存在。
- 注解:“石上根”指石头上长出的植物的根部,“如昔”意味着仍然保持着往昔的状态或特质。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