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移清跸下斋房,访道天临舜上庠。
正坐横经开凤扆,衮袍接武照鹓行。
雍宫故事收炎汉,阙里斯文盛素王。
宜有诸生知圣作,勉趋贤路起东堂。
【诗句释义】
- 次韵:这是对别人诗歌的和韵诗,应和对方诗中的主题、韵脚等。
- 门下相公:指宰相以下的大臣,即门下省的长官或其副手。
- 从驾:跟随皇帝出行。
- 幸:到。
- 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
- 清跸:皇帝出巡时,由侍卫人员清扫道路,以示尊重。
- 斋房: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特指太学内的学生住宿处。
- 访道:寻求知识,探求道理。
- 天临舜上庠:天上降临在舜帝的学校。
- 横经:指学习经典文献,通过考试。
- 凤扆:指帝王坐的宝座,这里用来形容天子。
- 衮袍:天子所穿的衣服。
- 接武:继承前代的事业,与前朝相承。
- 雍宫:指唐代的雍王府,是太子的住处,也泛指南代的王宫。
- 炎汉:指汉朝,这里泛指历代的华夏文明。
- 阙里斯文:指儒家经典的学问。
- 素王:指古代的圣贤之王,这里指孔子。
- 诸生:指学生。
- 圣作:指圣人的著作。
- 勉趋贤路:勉力追随圣贤之路。
- 东堂:指学校,这里是借指学问修养之地。
【译文】
陛下移驾到太学来巡视,寻找道理,探求学问,天子坐着横经开凤扆,穿着衮袍继承先王之业,把华夏文明的精髓收拢进炎汉的典籍,把儒家经典的学问发扬光大,有学生知道圣人的教诲,要努力走向贤明之路,走进东堂去修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和韵诗,作者通过描绘皇帝亲临学堂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冀和对学生们的期望。首二句写皇帝亲临学堂,为的是探求道理,探求学问;三、四句写皇帝坐在凤扆上,身穿衮袍,继承先王之业;五、六句写将华夏文明的精髓收入炎汉典籍之中;七、八句写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最后两句则希望学生们能认识到圣人的教诲,努力向圣贤之路迈进,去修养自己的品德。整首诗以赞颂皇帝和勉励学生为主,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