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彭江州,行已有风绩。
与善忘畛畦,麾邪立崖壁。
堂堂生民望,奄奄斯道寂。
何时持鸡酒,就子坟上沥。
杂诗六首
思彭江州,行已有风绩。与善忘畛畦,麾邪立崖壁。堂堂生民望,奄奄斯道寂。何时持鸡酒,就子坟上沥。
注释:
- 本诗选自曹植《杂诗六首》。
-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被誉为“建安之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 这首诗是曹植后期的作品,他受到兄长曹丕、侄子曹叡的猜忌和压制,因此抒发了对远方亲人深切思念之情。
- “彭城”指江苏省徐州市一带,古时属彭城郡,故地在今徐州市境内。此处泛指遥远的家乡。曹植曾因被怀疑参与曹丕篡位而屡遭流放,其家族也因此遭受不幸,所以诗人常常怀念家乡。
- “行已”指自己的行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或声望。
- “何之”意为何往何处去,即诗人所关心的自己的命运及未来。
- “烈士”与“小人”:这里的“烈士”指的是有志之士,而“小人”则指庸碌无为的人。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
- “生民望”:民众的期望和期望。
- “奄奄”:这里形容生命或事物渐渐衰落,无法振兴。全句意思是说,社会或国家正走向衰败,没有人能够振兴它。
- “持鸡酒”:拿着酒来祭奠。古代祭祀仪式中使用酒作为祭品,象征着敬意和纪念。
- “子坟”:指诗人自己或诗人所代表的人。诗人用“子”来指代自己,表示尊敬。
- “就坟上沥”,意为在墓地前饮酒,表达对逝去者的怀念和祭奠之情。
赏析:
此诗是曹植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忧虑。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人通过对比“烈士”与“小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通过对生死、荣辱等哲学问题的探讨,诗人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展示了曹植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