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具诸相,宝方无定方。
突兀虎豹立,嵌空蛟龙藏。
入地转轮远,透天圆窦光。
何人凿混沌,掷弃官路傍。
【注】法相:佛教语,即佛的相好,如狮子、象、马等。具诸相:具有各种形状的相好。宝方:指佛法的真谛所在。无定方:没有固定的标准。突兀:高耸的样子。虎豹:猛兽。嵌空:深而窄。蛟龙:水中生物。转轮:指日月星辰。透天:直穿天际。圆窦:圆形的洞穴。何人凿混沌:谁开辟了天地初开时的原始状态。
译文:
法相具诸相,宝方无定方。
虎豹般的山峰耸立着,蛟龙般的洞穴嵌在岩石中。
日月星辰从山脚下穿过,云雾弥漫在天边。
是谁开辟了天地初开时的原始状态?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法相寺主僧期间。诗中的“法相”指的是佛的相好,即佛像上的不同部位,如头、面、身、手足等。这些部位的具体形象和表现方式各不相同。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将法相具诸相(各种相好)与宝方无定方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佛祖慈悲与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暗喻了佛法无边,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接下来四句,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虎豹般的山峰耸立着,象征着佛法的威严与力量;蛟龙般的洞穴嵌在岩石中,则暗示了佛法的深邃与神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是谁开辟了天地初开时的原始状态?这个问题既表达了他对宇宙起源的好奇,也体现了他对佛法的领悟和理解。他明白,佛法就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的根源。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将责任归咎于自己,表示愿意承担起弘扬佛法的责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佛法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博学多才、思维敏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