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料峭寒吹面。低下绣帘休卷。憔悴怕他春见。一任莺花怨。
新愁不受诗排遣。尘满玉毫金砚。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
东风料峭寒吹面。低下绣帘休卷。憔悴怕他春见。一任莺花怨。
新愁不受诗排遣。尘满玉毫金砚。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
注释:东风料峭寒冷吹拂着脸庞。放下了绣有花纹的窗帘不要让风吹进来。我因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憔悴,生怕看到春天的景象。任凭那鸟儿在枝头啼叫,花儿在枝头绽放,也无济于事。如果问我这愁绪有多深重,那就看那无边的天空和远处的浮云就知道。
译文:东风吹得我脸颊生疼,我不想打开那挂着的绣帘;因为我害怕看见春天的景象,让春风更添我的忧愁。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咏叹春愁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与景交融,浑然一体。首句“东风料峭寒吹面”是说春天到来时,东风吹得我脸上生疼。次句“低下绣帘休卷”,不想打开挂有绣帘,是怕看到春景。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心事,说自己因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憔悴,生怕看到春天的景象,任凭那鸟儿在枝头啼叫,花儿在枝头绽放,也无济于事。五、六两句写自己的愁绪,说是自己的愁绪很深很重,就看看那无边的天空和远处的浮云就知道。
“东风料峭寒吹面”,点明节候,为全词奠定了一个凄苦的氛围;“低下绣帘休卷”,又为全词营造了一个幽暗的意境,烘托出主人公孤苦无依的心情。“憔悴怕他春见”,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凄凉之感。“一任莺花怨”,以景语作结,意蕴丰富,既写出了主人公面对莺歌燕舞的春景而无动于衷,也写出了主人公对春天到来所抱有的怨恨之情。从整个上片来看,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春天比作无情之物,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到来所怀有的怨愤之情。
“新愁不受诗排遣,尘满玉毫金砚。”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与景交融,浑然一体。“新愁不受诗排遣”一句,既是对前句的承接,也是对整首词的总结。“新愁”指新近产生的愁绪,即上片所说的“新愁”。诗人用“新愁”、“旧愁”对比,表明自己并非没有愁绪,只不过是旧愁已去,而新愁未除。“新愁”一词,既点明了季节特征,又突出了时间推移中诗人内心的变化。“尘满玉毫金砚”句,写诗人在苦苦排遣新愁的过程中,心情愈发沉重,以至于连笔墨都沾上了尘埃。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因心烦意乱而导致的失手误事,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甚。
“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结尾二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两句设问形式,反诘的语气,显得格外有力;而这种反诘语气的运用,使全词的抒情更加强烈。“此愁”,指前面所说的“新愁”。这句意思是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愁思的深浅程度如何?那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遥远。“天阔浮云远”一句,表面上是说天边的浮云很远,实际上却是说自己的愁思像天边飘忽不定的浮云一样,永远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既表明了自己的愁思之深,也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渺茫与无奈。
这首词通篇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全词通过对景物的精细刻画,抒发了自己因新近产生愁绪而无法排遣,进而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的复杂情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