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池亭宴。又何须、珠韝络臂,琵琶遮面。宾主一时词翰手,倏忽龙蛇满案。传写处、尘飞莺啭。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阴雾扫,霁华见。
使君偿了丰年愿。便从今、也无敲扑,也无厨传。试拂笼纱看壁记,几个标名渠观。想九牧、闻风争羡。此老饱知民疾苦,早归来、载笔薰风殿。诗有讽,赋无劝。
【注释】
十八郡:指唐十八道。
池亭宴:在池亭中设宴招待宾客。
何须:不必。
珠韝络臂:形容衣服华丽,装饰精美。
琵琶遮面:形容女子打扮艳丽,遮住脸庞,以掩饰羞涩或不悦。
一时词翰手:一时之间挥毫落纸,即一气呵成,才华横溢。
倏忽龙蛇:形容文字如龙蛇飞舞般生动有力。
传写处:指书写、抄录之处。
尘飞莺啭:形容环境喧闹,鸟鸣声嘈杂。
但得时平鱼稻熟:只要时和年丰,鱼虾满仓,稻谷丰收。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
青精饭:古代的一种食物,用青精草做成。
阴雾扫:指春风吹散了冬日的阴霾。
霁华见:春阳普照,万物复苏的景象显现出来。
使君:指州府长官。
从今:从现在开始。
敲扑:指刑罚,苛政。
厨传:指官府厨师。
拂笼纱:擦拭屏风上的纱帘。
壁记:墙上的题诗。
标名渠观:在墙壁上题写名字,让世人参观。
九牧:指九州。
闻风争羡:指听闻此事后争相效仿。
此老:指诗人自己。
饱知民疾苦:深知人民的疾苦。
载笔薰风殿:指以文采来教化天下。
诗有讽:指诗歌具有讽刺意味。
赋无劝:指诗歌没有劝诫之意。
【赏析】
《贺新郎·其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为酬答友人所赠而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定、人民安乐的深切祝愿。
上阕开头两句“草草池亭宴。又何须、珠韝络臂,琵琶遮面。”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这里的“池亭宴”指的是在美丽的园林里举行的盛大宴会。“又何须”表明宴会并不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意。接下来的“宾主一时词翰手,倏忽龙蛇满案”描述了宴会上的文人墨客们一气呵成地创作出优美的诗文,仿佛龙蛇在纸上飞舞一般。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宴会的盛况,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化繁荣的重视。
下阕开头一句“使君偿了丰年愿。”则是对州官的赞美。这里的“使君”指的是州府长官,他通过举办宴会来庆祝丰收,表达了对百姓的关怀和祝福。接下来的“便从今、也无敲扑,也无厨传”则是指从此以后不会再有苛政和官府的干扰,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里的“敲扑”指的是严厉的刑法,而“厨传”则是指官府的厨师,二者都象征着压迫和束缚。
整首词充满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安乐的美好祝愿和对文化繁荣的重视。通过对宴会的描绘和对州官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同时,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有繁华的文化景象,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