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似盎中丝,密似风中絮。行遍茫茫禹迹来,底是无愁处。
好客挽难留,俗事推难去。惟有翻身入醉乡,愁欲来无路。

【注释】

乱似盎中丝:像乱麻一样,比喻杂乱无章。

密似风中絮:密如飞散的柳絮,比喻纷乱而没有条理。

行遍茫茫禹迹来:指走遍了大禹治水的足迹,这里指到处流浪。

底是无愁处:哪里才是无忧愁的地方呢?

好客挽难留:好客的人挽留不住。

俗事推难去:世俗的事情难以摆脱。

翻身入醉乡:掉转身子,进入醉乡。

【赏析】

《卜算子·其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羁旅之苦,下阕写羁旅之乐。全词以“愁”为线索,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这首词开头两句,“乱似盎中丝,密似风中絮”,用乱麻与柳絮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乱麻,比喻思绪纷乱;柳絮,比喻世事纷繁。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旅途艰辛的感受,也暗示了他心中所怀的烦恼。

第三句“行遍茫茫禹迹来,底是无愁处”,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拓展。这里的“禹迹”,指的是大禹治水时走过的足迹,象征着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底是无愁处”,则是在追问:到底哪里才是没有忧愁的地方呢?这既是对旅途艰辛的感叹,也是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思考。

“好客挽难留,俗事推难去”,这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无奈。他明白,无论自己如何努力挽留,最终还是要告别那些尘世的繁华;无论自己如何推脱世俗的牵绊,终究难以摆脱其困扰。这种情感,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无奈接受。

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苏轼并未陷入消沉之中,而是选择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惟有翻身入醉乡,愁欲来无路。”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他认为,只有通过醉酒这一方式,才能真正忘却心中的烦恼;而当愁绪袭来时,他却选择掉转身子,进入醉乡,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困扰。

整首词以“愁”为主线,通过对旅途中的艰辛、人情世故的无奈以及对生活态度的选择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