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变齐梁体已浇。香奁新制出唐朝。纷纷竞奏桑间曲,寂寂谁知爨下焦。
挥彩笔,展红绡。十分峭措称妖娆。可怜才子如公瑾,未有佳人敌小乔。

诗变齐梁体已浇

香奁新制出唐朝

纷纷竞奏桑间曲

寂寂谁知爨下焦

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这首词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乐府诗的魅力。全词通过描绘诗人对于当时文学创作的不满以及对未来文学发展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创新和个性表达的强烈追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逐句解释:

  1. 诗变齐梁体已浇:这里的“诗变”指的是诗歌创作风格的变迁,而“齐梁体”是指唐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其华丽辞藻和堆砌典故著称。诗人通过“浇”字,表达了他对这种过度装饰、缺乏真实情感的诗歌的不满。

  2. 香奁新制出唐朝:这里的“香奁”指的是古代妇女用来装载梳妆用品的小盒子,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精致。“新制出唐朝”则表明这些新的形式是从唐朝开始兴起的,体现了一种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

  3. 纷纷竞奏桑间曲:这里借用了《诗经》中的“桑间之曲”,原指民间俚歌,后泛指低俗之音。通过“竞奏”,诗人表达了当时社会对这种音乐形式的追捧和效仿,而“寂静谁知道爨下焦”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屑一顾。

  4. 指挥彩色笔,展红绡:这里“指挥”意味着指导或引领,“彩色笔”暗喻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而“展红绡”则是将这一艺术创造展现出来。诗人通过这两个动作,强调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主导权和创造力。

  5. 十分峭措称妖娆:这里的“峭措”指的是巧妙的安排和构思,“妖娆”则形容女子之美。诗人通过这四个字,赞美了那些能够巧妙结合传统与创新、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美感的艺术创作。

  6. 可怜才子如公瑾,无佳人敌小乔:在这句诗中,“才子”指的是有才华的文人,“公瑾”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的字,用以比喻才华横溢的人物。“小乔”是三国时期的美女之一,被用来比喻佳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那些才华横溢但缺少匹配的佳人的遗憾,也反映了他在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理想人物形象。

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不仅展现了刘克庄对当时文学创作的不满和对艺术创新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于理想艺术作品的向往和期待。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