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注释】
①御带花:又名“金盏银台”,是元宵节期间宫廷和民间的装饰之一,用彩绸做成各种形状的花饰,挂在门前或窗前。②风光好:景色优美。③帝里:天子居住的地方。④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等。⑤缯彩:指彩旗彩灯等。⑥屏峰岭:指彩灯装点的山峰。⑦宝檠(qíng):宝珠形的灯笼。银釭(gōng):银制的灯罩。⑧绛幕:红色帷幔。龙虎腾掷:指灯火在空中闪烁。⑨沙堤:指京城中繁华的街路。⑩五王宅:指贵族富豪家。⑪雍容熙熙:形容神态庄重而从容。⑫会:参加。⑬神姬:神女。⑭海洞仙客:指神仙般的客人。⑮拽香摇翠:拉着香花,摇着翡翠扇子。⑯锦街天陌:华丽的街道和天空中的大道。⑰月淡寒轻:月光清冷。⑱渐向晓、漏声寂寂:夜已深,时间接近拂晓,漏声也渐渐停息了。⑲当年少:年轻时。⑳狂心未已:意犹未尽,仍想喝酒。㉑不醉怎归得:怎么回家呢?
【译文】
青春何处风光好,天子偏爱元夕。万重彩旗,像画屏上的峰峦一样,半空中闪耀着金银的光辉。宝珠形的灯笼,照耀着红帷,使龙虎在天空中腾飞跳跃。沙路上远,贵族豪门的车马纷纷来到五王宅。
雍容而从容,与乐府的神女、海洞的仙人一起欢聚。拉着香花,摇着翡翠扇子,称手行歌,在华丽的街路上漫步。月色清淡寒冷,渐近拂晓,漏声也逐渐寂静了。当年年轻的时候,还不曾尽情欢乐,不喝醉怎能回去呢?
【赏析】
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据《武林旧事》卷一载:“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宣德门大开,教坊杂以轮舞曲破及小番军百戏。”可知南宋都市中元宵节有放焰火、玩杂技等节目。
全词以元宵节京城盛况为背景,描写了元宵之夜市民欢聚的盛大场面。
上片写节日夜晚京城的灯火辉煌。从第一句起,先点出“元夕”二字,说明是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再写京城的灯火之盛,“万重缯彩”,“半空金碧”。这两句写景,突出了元宵夜景的华丽多彩。接着写京城的元宵夜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宝珠灯、银质灯罩,光彩夺目,照亮了绛红色的帷幔,使灯光在天空中闪烁,犹如龙腾虎跃一般,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沙堤远”,写京城中的繁华街道。“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写贵族豪门的车马纷纷来到五王家中。“雍容熙熙昼”,写他们神情庄重而又从容。“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点明他们都是神女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写他们拉着香花,摇着翡翠扇子,边走边唱。“月淡寒轻”,写天色渐亮,时间将近拂晓。“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意思是说年轻时还不想回家,不喝酒怎么能回家呢?
下片写节日夜晚京城的游乐活动。开头一句“御带花”,即指元宵花灯。它既是一种娱乐工具,也是一种游戏用具。“御带”,即用彩绸做的腰带。这里用其音义双关的意思,代指灯花。“青春何处风光好”三句,由上句“御带花”生发而来,写青年男女在花灯下寻欢作乐的情景。“元夕”,即正月十五日。“青春”,指青年男女。“何处风光好”,是问话,表示一种遗憾的心情。“帝里”,即京城。“偏爱元夕”,是说京城中偏爱过元宵节,喜欢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写灯会之盛况。“缯彩”“屏峰岭”都是指彩灯,而“半空金碧”则指灯影映入人们眼帘的美景。“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写灯会时所放的灯的光彩。“宝檠”是宝珠形的灯笼;“银釭”是银质的灯罩;“绛幕”是指红色的帷幔,这里指灯棚;“龙虎腾掷”指灯火在天空中闪烁跳动,犹如神龙飞腾、猛虎奔腾。“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是写元宵节夜晚车马往来的盛况。“雍容熙熙昼”,写贵族豪门的车马纷纷来到五王家。“拽香摇翠”,拉香花,摇翡翠扇子。这是说贵族豪门的人来后,都拉着香花,摇着翡翠扇子,一边走一边唱。“锦街天陌”,是说华丽的街道和天空中的大道上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首词通过描绘京城元宵节之夜的景象,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和人们的兴奋心情。语言华美,形象生动,富于诗情画意,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