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六,脱罗裳,长恁黛眉蹙。红玉暖,入人怀,春困熟。展香裀,帐前明画烛。
眼波长,斜浸鬓云绿。看不足。苦残宵、更漏促。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第一句:“忆秦娥”
- 这是一个典型的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思念之情的古体诗。”忆”字表明了作者想要回忆往事或对某地、某人的思念。
- 第二句:“十五六,脱罗裳,长恁黛眉蹙”
- “十五六”指的是女子十几岁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女孩正处在青春年少时期。“脱罗裳”形容女孩为了某种原因暂时脱下华丽服装。“长恁”是语气词,表示一种无奈或叹息的语气。“黛眉蹙”描绘出她因心事重重而眉头紧锁的样子。
- 第三句:“红玉暖,入人怀,春困熟”
- “红玉暖”可能是指女孩皮肤白皙透红,如同玉石一般温暖。”入人怀”意味着她的体温温暖且舒适。”春困熟”则形容她在春天里因为长时间未眠而显得有些慵懒。
- 第四句:“展香裀,帐前明画烛”
- “展香裀”描述她展开柔软的被子,享受被褥带来的舒适。”帐前明画烛”则是说在帐幔前点着明亮的蜡烛,增添了一份温馨的氛围。
- 第五句:“眼波长,斜浸鬓云绿。”
- “眼长”可能指女孩的眼睛较长,给人一种秀气的感觉。”波”可能是眼睛的动态表现,这里用来形容眼神流动的样子。”斜浸”形容目光温柔而深情。”鬓云绿”描绘发丝如绿色波浪般柔美,暗喻其秀发的颜色。
- 第六句:“看不足。苦残宵、更漏促”
- “看不足”表达了女孩对于这种美好时刻的留恋,不愿意就此结束。”苦残宵”意味着时间过得太快,已经到了深夜。”更漏促”则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和夜晚的漫长。
整体赏析:
这首《忆秦娥》是一首描写年轻女子夜晚闺房生活情景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温婉贤惠的少女形象。诗中通过对女孩外貌特征和情感状态的描述,展现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体上,诗人运用了优美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娇媚又含蓄的古代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