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盟诸神,覆杯未几时。
有客苦相劝,持杯前致辞。
人生足烦恼,至乐实在兹。
欲饮恐渝盟,不饮客见疑。
我性本嗜饮,强止良自欺。
为客尽一醉,惟神其听之。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止酒盟诸神,覆杯未几时。 - 这句表达了诗人决定戒酒的决心,他向众神发誓,决心停止饮酒。”盟”在这里意味着发誓的意思。”覆杯”是倒出酒杯的动作。”未几时”指的是很短的时间之内。
  • 【注释】“止酒”指戒酒,“盟诸神”是指与神灵立下誓言,表明决心;“覆杯”是倒掉酒杯,象征着放下或放弃某种习惯或情绪;“未几时”即不长时间,暗示着迅速做出决定。
    【赏析】诗人通过这一行为展示了自己坚决的态度和决心,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1. 有客苦相劝,持杯前致辞。 - 描述了诗人在朋友的劝酒下,拿起酒杯,站起来致辞的场景。”苦相劝”表示极力劝说;而”持杯前致辞”则描绘了诗人起身敬酒并发表讲话的情景。
  • 【注释】“苦相劝”形容客人的强烈劝说;“持杯前致辞”指的是起身敬酒并发表讲话的行为。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位朋友热情地劝酒,而诗人则是站起来接受这份热情,并通过致辞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重视。
  1. 人生足烦恼,至乐实在兹。 - 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烦恼的看法,同时也点出了快乐的本质在于此刻的饮酒。这里的”足”可以理解为足够、充分,而”至乐”则是指最纯粹的快乐。
  • 【注释】“烦恼”指的是生活中的困扰和不愉快;“至乐”是指最高等级的快乐;“实兹”意味着确实在这里。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快乐并非源于物质财富或权力地位,而是源自于当下与朋友共度的欢乐时光。这种对快乐的简单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超然和洒脱。
  1. 欲饮恐渝盟,不饮客见疑。 - 描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想要享受酒精带来的快感,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会违背他的戒酒誓言。同时,如果不接受喝酒,客人会感到疑惑不解。
  • 【注释】“恐渝盟”意指担心违反了戒酒的誓言;“不饮”指拒绝饮酒;而“客见疑”则是指客人因此感到疑惑。
    【赏析】诗人的这种矛盾心理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对友情的珍视。他既不愿意辜负朋友的期望,又不想违背自己的承诺。这种情感的矛盾使得诗歌充满了戏剧性和深刻性。
  1. 我性本嗜饮,强止良自欺。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饮酒行为的反思。他承认自己天生喜欢饮酒,但为了遵守戒酒的规定,他不得不欺骗自己不去饮酒。
  • 【注释】“性本嗜饮”指的是生来就喜欢喝酒;“强止”意味着勉强克制;“良自欺”则是指自我欺骗。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诗展现了自己对自我控制能力的考验和对内心冲突的认识。这种对自己行为的双重评价,既是对自我的批判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1. 为客尽一醉,惟神其听之。 - 描述了诗人为了让客人高兴,不惜自己喝个痛快的场景。”为客”是指出于客人的考虑;“一醉”表示尽情地喝酒;“惟神其听之”则是指只让神明听见自己的所作所为。
  • 【注释】“为客”意指考虑到客人的感受;“一醉”指尽情畅饮;“惟神其听之”意味着让神灵见证自己的行为。
    【赏析】诗人通过这个行为展示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以及愿意为朋友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面。这种行为虽然看似自私,但却体现了诗人的忠诚和友谊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饮酒场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面对诱惑时的挣扎与选择。从一开始的坚定决心到后来的无奈妥协,再到最终的自我原谅,诗人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这种情感的变化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人们如何在欲望与信仰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无论是朋友之间的劝酒,还是对彼此的关心和理解,都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