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舟谷里口,乘流楚江干。
钓台亦已堕,大舶宁长安。
春度乱山绿,风回平水湍。
何须问今古,劫劫难为观。

袁口回棹有感

【注释】袁:水名。袁口,在今湖北省安陆县西南。

【译文】从袁口乘船归来,停泊在楚江边。

钓台也早已沉入江底,大船还停在长安。

春天渡过乱山绿树间,风回平水急流中。

何须问今古兴衰事,乱世难保清静观。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03)任夔州司马时所作。诗人在这次贬谪生活中,心情十分郁闷。他乘舟顺流而下,经过一片乱山绿树,来到一个宁静的江面,突然想到自己已远离了繁华的长安,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写了这首《袁口回棹有感》诗。

首二句点出地点和时间:“放舟谷里口”、“乘流楚江干”。这里既表明诗人是在沿江而下,又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比较轻松愉快。这两句是全诗的基调,为后文的感慨作铺垫。“钓台亦已堕”四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抒发诗人对乱山、平水、乱石、惊浪的厌恶情绪及由此而生的感慨。“钓台”、“大舶”,都是诗人的怀乡思旧之情。“宁”在这里是“岂”的意思,表示反诘语气,意为岂止如此而已。“春度乱山绿,风回平水湍。”这两句是说诗人沿着乱山绿树间曲折蜿蜒的小溪顺流而下,两岸青山环抱,绿树掩映,水流平缓,湍急的江水声渐渐平息下来,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却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和不安。“何须问今古,劫劫难为观。”这两句是说:何必去问古今兴亡之事呢?世事变幻不定,真是难以捉摸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遭逢贬谪而心情郁闷、百无聊赖的矛盾心态。前两句描绘了自己身处险恶环境时的心境。后四句则抒发了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