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渊明诗,颇识诗外意。
坡公继逸响,个中有佳思。
取友百世上,古来独二士。
陶固泉石人,苏则廊庙器。
出处了无同,声名都自异。
往来不可作,矧复通姓字。
神交定忘形,饮食尚知味。
蕤宾中声律,片铁犹应类。
兹文在尼父,为复昌旦事。
今时道古语,莫作今世视。
以我思惟心,充彼刚大气。
芥子纳须弥,谁信略相似。

【注释】

读:阅读;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和靖节: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逸响:超脱尘俗的声音;佳思:美好思想;取友:结交朋友;百世:千百年,代代相传;泉石人:隐士;苏则: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廊庙器:指朝廷重臣;出处:进退出处;无同:不同。声名:名声和声韵。往来:来往交往。通姓字:结交朋友。神交:精神上相通。片铁:片金属。兹文:这首诗。尼父:孔子,字仲尼。昌旦: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字季,孔子弟子,以直谏著称,曾作《柳下惠论》,见《论语》。今言:现在的话。道古语:谈论古代的事情。充彼刚大气:充实他那刚毅之气。芥子:佛经中说,一芥子含藏须弥山,比喻小而能容。略相似:大体相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读陶渊明和苏轼的诗后写的心得体会,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诗人的崇敬之情及与他们相知相交的心愿。

首句“我读渊明诗”,点题。次句“颇识诗外意”,即对渊明诗的欣赏,不仅欣赏其艺术美、形式美,还欣赏其思想美、内涵美。

三句至七句,写陶渊明的诗。“坡公继逸响,个中有佳思。”陶渊明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诗也继承了魏晋文人的清旷之志、冲淡之美,但又有自己独到之处。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追求自然之美,崇尚真性真情。苏轼也是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兼画家,他的词豪放洒脱、清新俊丽、意境深远,被后人誉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苏轼对陶渊明的诗有极高的评价。

八句“取友百世上,古来独二士”,写苏轼。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其人品高尚,才情出众,在政治生涯中多次遭遇挫折却始终不屈不挠。他与陶渊明虽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二人性格迥异。苏轼崇尚自然之美,陶渊明追求高洁之志,两人志同道合,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九句至十四句,写陶渊明、陶潜。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多写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陶潜是东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十五句“处世无同调”。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陶渊明与陶潜虽然都擅长写田园诗,但二人在处世态度上并不相同。陶渊明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但仍不改初衷,陶潜则是积极入仕的官员。

十六句“声名都自异”,意思是二人虽然都受到人们的赞誉,但名声和声誉各不相同。

十七句“往来不可作”,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二人虽然都结交了许多朋友,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可以随便交往的。

十八句“矧复通姓字”,“况”是况且的意思,“通姓字”指的是互相赠送书信或礼物。

十九句“神交定忘形”的意思是说,二人虽然未曾见过面,但却通过精神交流而彼此了解。

二十句“饮食尚知味”的意思是说,即使不能见面,但他们之间的友谊仍然深厚。

二十一句“蕤宾中声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二人都精通音乐理论中的音律知识。蕤宾为五声之一。

二十二句“片铁犹应类”,意思是说,即使是一片小小的金属片也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二十三句“兹文在尼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篇文章(诗)出自孔子之口。

二十四句“为复昌旦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篇文章(诗)与孔丘的思想有关。

二十五句“今时道古语,莫作今世视”,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现在谈论古代的事情,不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它。

二十六句“以我思惟心”,意思是说,我思考着这些诗句,心中充满了敬意。

二十七句“充彼刚大气”,意思是说,我充实了他刚毅之气。

二十八句“芥子纳须弥”,这是佛经中的话,意思是说,一个微小的芥子能够装得下整个须弥山。此处用来形容陶渊明的诗深奥博大。

二十九句“谁信略相似”,意思是说,谁能相信他们的诗在思想上有相似之处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