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广矣,一叶航斯。
东坡远矣,企而望斯。
彼草蒙茸,翳于雪堂。
决决滥泉,桥亦云亡。
人知其名,我怀允实。
崔嵬者山,有环彼室。
江之广矣,跋而仿佛。
悠哉悠哉,如泉流以出。
我思古人,寥其久矣。
文如尔矣,我心起矣。
雪堂之圮矣,曷为其止矣。
人之匪矣,若其已矣。
我之邻斯,一江之巨。
我之来斯,忽其如寓。
有怀北堂,颓如以仆。
相彼道人,只眼之云具。
【注释】
江:指长江。
一叶:一片树叶。航:船,泛指船只。斯:此,指此处。
东坡、彼草蒙茸:均为比喻。东坡指长江的东岸,彼草蒙茸指岸边长满青苔的树木。
翳(yì):遮蔽。雪堂:指崔嵬的山峰。
决决:水流奔腾的样子。桥亦云亡:意谓连桥梁也被冲毁。亡,同“无”。
人知其名:人们知道这座山的名字。
我怀允实:我的心诚实。
崔嵬者山:高耸入云的山峰。
跋而仿佛:行走在曲折的山间。仿佛,模糊地看见。
悠哉悠哉:形容江水流淌的声音。
如泉流以出:如同泉水从地下流出去一样。
廖其久矣:形容思念古人的时间很长了。
文如尔矣:你的文采如此。尔,代词,你。
曷为其止:为什么它停止了呢?曷,疑问代词。
人之匪矣:人的本性已失去了。之,代词,指人的本性。
若其已矣:如果它的本性已经没有了。已,停止的意思。
邻斯:靠近这里。
忽其如寓:恍恍惚惚地像住在客栈里。忽,恍惚的样子。
有怀北堂:有怀念北方朝廷的感慨。
颓如以仆:像仆倒在地上的一样。颓如,颓败的样子。
相彼道人:与那隐士相对。道人,指隐居的人。只眼之云具:只有一只眼睛的道人,也有所准备。云,语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实际意义。具,准备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是诗人于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谪黄州后所作。全诗通过写梦,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及心情,并抒发了他的思想感情。
第一联:“江之广矣,一叶航斯。”诗人梦中来到长江边,只见一片叶子漂浮在江面上,这就是他的行舟。诗人以“一叶”为题,表现了旅途的艰难与寂寞。
第二联:“东坡远矣,企而望斯。”诗人站在岸边,望着远方的东坡,心中充满期盼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
第三联:“彼草蒙茸,翳于雪堂。”诗人看到岸边草木茂盛,遮蔽了雪堂。这里的“雪堂”,指的是诗人居住的住所,也是他心灵的寄托。
第四联:“决决滥泉,桥亦云亡。”诗人继续前行,发现一座断桥,流水滔滔,桥也随之消失不见。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
第五联:“人知其名,我怀允实。”诗人虽然知道这个地方叫做东坡,但是他心中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六联:“崔嵬者山,有环彼室。”诗人登上高处,看到了环绕着雪堂的群山。这里的“崔嵬”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欣赏美景的心情。
第七联:“江之广矣,跋而仿佛。”诗人继续前行,越走越远,但仍然能够隐约看到江水的流动。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
第八联:“悠哉悠哉,如泉流以出。”诗人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就像泉水慢慢地流出一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第九联:“我思古人,寥其久矣。”诗人回想起过去的古人,感叹他们的离别时间已经很久远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
第十联:“文如尔矣,我心起矣。”诗人感慨文章的优美如同古人的德行,自己的内心也因此而激动起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第十一联:“雪堂之圮矣,曷为其止矣。”诗人思考着雪堂为何会被破坏,它是否就此停止了发展。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革的思考。
第十二联:“人之匪矣,若其已矣。”诗人感叹人们的贪婪与堕落已经到了极点,就如同他们已经停止发展一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担忧。
第十三联:“我之邻斯,一江之巨。”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其中,犹如一条大江一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第十四联:“我之来斯,忽其如寓。”诗人突然意识到自己来到了这里就像住在客栈一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困惑。
第十五联:“有怀北堂,颓如以仆。”诗人怀念着北方朝廷,就像身体倒下一样无力支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梦境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社会现实的担忧以及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优美动人,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