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拂蚕叶如缕,爱之何啻珠玉比。呼奴勤向帐前看,夜卧靡宁三四起。
未必便能丝挂体,眷焉于怀有真喜。人人办得此时心,推而广之岂不美。
以此事君定忠臣,以此事父定孝子。以此事夫定贤妇,一念真成转枢耳。
嗟哉世人胡不然,三纲茫茫不如蚕一纸。

蚕妇叹

蚕妇拂蚕叶如缕,爱之何啻珠玉比。呼奴勤向帐前看,夜卧靡宁三四起。

未必便能丝挂体,眷焉于怀有真喜。人人办得此时心,推而广之岂不美。

以此事君定忠臣,以此事父定孝子。以此事夫定贤妇,一念真成转枢耳。

嗟哉世人胡不然,三纲茫茫不如蚕一纸。

注释:

  1. 蚕妇:指养蚕的妇女。2. 拂:擦。3. 爱之何啻(chì)珠玉比:爱它何止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4. 呼奴:命令仆人。5. 勤:勤劳。6. 帐:帐子,指养蚕用的竹席。7. 夜卧:夜里睡觉。8. 靡宁:没有安宁。9. 三四起:多次起床。10. 未必:不一定能。11. 转枢:比喻事情的关键。12. 嗟哉:感叹词,表示感叹的意思。13. 三纲:指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包括君臣、父子、夫妇三条基本关系。14. 胡:为什么。15. “三纲茫茫”:三纲模糊不清。16. “不如蚕一纸”:比喻做一件小事就能得到人们的赞扬。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养蚕妇对蚕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同情。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第一句写养蚕妇对蚕的喜爱,与珍珠、宝玉相比也毫不逊色。第二句描写养蚕妇勤奋劳作的情景,夜晚不能安睡也要起来照料蚕儿。第三句写养蚕妇对蚕儿的深情厚意,认为它们对自己有真心的喜爱,所以自己才会如此欢喜。第四句用“人人办得”四字,说明养蚕妇对蚕儿的爱是普遍的,人人都能做到。第五句进一步强调这种爱的重要性,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那么天下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第六句指出这种爱对君主、父母、丈夫和妻子的意义,只有有了这种爱心,才能成为忠臣、孝子、贤夫、贤妻。第七句用反诘的方式表达感慨,感叹世人为何不能做到这一点呢?第八句用“三纲”这一封建道德规范来比喻人们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指出他们对待劳动人民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模糊不清。第九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感慨,感叹为何人们不能做到这点呢?第十句用感叹词“嗟哉”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现象的深深感慨。最后一句用对比的方式表达感慨,认为养蚕妇对蚕的喜爱比三纲还要重要。整首诗通过咏物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