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今古号名州,况是风流得隐侯。
吴岫稍迎双隼旆,洛尘凡敝几貂裘。
预期庭下无嚚讼,还向樽前作艳讴。
去去国门谁不羡,画船烟浪入清秋。

【注释】

毗陵:今江苏常州,古时称为毗陵。号名州:以山水风景优美而知名。风流:指沈学士为官清正,有文采。隐侯:指隐居的人。吴岫:指常州一带的山。双隼旆:指两只飞鸟。洛尘:洛阳尘土。显贵之人的车驾。几:几乎,快要。预期庭下无嚚讼:预计在府堂里听不到争吵的声音。嚣讼:争吵。艳讴:动听的歌声。去去:离去。国门:国都,这里指京城。谁不羡:没有人不想羡慕。画船烟浪入清秋:形容船只在烟雾缭绕的江水中缓缓行驶,进入深秋景色中。画船:装饰有彩绘的船。烟浪:指江面上飘动的云烟和波浪。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当时沈传师正在常州知州任上。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向朋友表达他对沈学士到常州任职的祝贺与祝福之情。

首联“毗陵今古号名州,况是风流得隐侯”,说常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风光优美的好地方,更何况这里的长官是一位风流倜傥的隐姓埋名之人。这两句话总领全诗,既点明了送别之地,又赞美了送别的主人。

颔联“吴岫稍迎双隼旆,洛尘凡敝几貂裘”的意思是说,常州一带山峦连绵起伏,好像两只雄鹰在天空中翱翔,洛阳尘土也显得高贵华丽,仿佛是几位穿着貂皮大褂的人所驾驶的车辆。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常州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颈联“预期庭下无嚚讼,还向樽前作艳讴”,意思是说,在沈学士到来之前,我预感到府堂里一定会听到各种琐碎的诉讼之声,然而现在沈学士到来以后,府堂里却一片祥和安宁,大家都在欢歌笑语。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沈学士到任后带来的积极变化。

尾联“去去国门谁不羡,画船烟浪入清秋”,意思是说,离开国都的人们无不向往常州这个地方,就像那艘装饰着彩绘的大船缓缓驶过波涛汹涌的江面,最终驶进了深秋时节美丽的景色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沈学士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在这里安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