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疏灵派,长河注远津。
波明动星斗,气直贯秋旻。
月满还知晦,云收不乱真。
何妨借馀润,膏雨及生民。

和曼卿学士明河

太极疏灵派,长河注远津。

波明动星斗,气直贯秋旻。

月满还知晦,云收不乱真。

何妨借馀润,膏雨及生民。

注释:

和曼卿学士明河: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一句,意为和曼卿(即苏辙)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并作诗以记之。

太极疏灵派,长河注远津。

波明动星斗,气直贯秋旻。

月满还知晦,云收不乱真。

何妨借馀润,膏雨及生民。

译文:

和曼卿学士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并作诗以记之。

月光照耀,使得波光闪烁,如同星星与北斗;

气流直贯天空,仿佛贯穿了整个秋季的天空。

当月亮圆缺变化,我们知道黑夜即将降临;

乌云散去,天空恢复了原有的美丽。

何必担忧借用了余下的阳光和雨水,

滋润着大地,使人们得以生存。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观月所见。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观月的人,“太极”二字,写出了月的光明,也暗示了宇宙的奥秘。“疏灵派”三字写出了月的皎洁,也暗示了宇宙的神奇。“长河”三字,写出了月的广阔,也暗示了宇宙的无垠。“动星斗”三字,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也暗示了月的辉煌。“直贯秋旻”,写出了月的高大,也暗示了月的壮观。“月满还知晦”,写出了月的圆满,也暗示了月的神秘。“云收”三字,写出了云的消失,也暗示了天的明朗。“何妨”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借馀润”,写出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激之情。下片,写观月所感。“月满还知晦”,表达了作者对月圆月缺的理解,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云收不乱真”,写出了云的消散,也暗示了天的明朗。“何妨”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借馀润”,写出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激之情。“膏雨及生民”,写出了大自然对农民的恩赐,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爱之心。整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