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延宣室,文尝荐子虚。
书方就绵蕝,奠已致生刍。
故国悲云栈,英游负石渠。
名儒升用晚,厚愧不先予。
对未延宣室,文尝荐子虚。
书方就绵蕝,奠已致生刍。
故国悲云栈,英游负石渠。
名儒升用晚,厚愧不先予。
诗句注释
- 对未延宣室:没有在朝廷的宣明殿中被延见,暗示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或推荐。
- 文尝荐子虚:曾向皇帝推荐过子虚这样的人物,表现出对人才的认可。
- 书方就绵蕝:文书尚未完成,意指工作尚未全部完成。
- 奠已致生刍:祭奠用的草已经准备妥当,表明仪式已经完成。
- 故国悲云栈:怀念故乡时感到悲伤,因为云栈通常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英游负石渠:在英明的领导或指导下工作,但未能获得相应的认可或提拔。
- 名儒升用晚:虽然有名望的学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是个人能力、机遇等)晋升的机会较晚。
- 厚愧不先予:深感愧疚,认为自己未能在别人之前获得提升和认可。
赏析
此诗是韩琦对苏洵的悼念和追思之作,表达了对苏洵才华的赞赏与惋惜之情。通过对未延宣室及文尝荐子虚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苏洵才能的认可和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书方就绵蕝”和“奠已致生刍”则反映了苏洵工作的严谨和细致。然而,“故国悲云栈”,以及“英游负石渠”的部分,则透露出诗人对苏洵未能更早地获得重用和认可感到的遗憾和哀愁。最后,“名儒升用晚”,以及“厚愧不先予”的部分,进一步加深了对诗人自身境遇的反思,体现了一种对时代机遇和个人努力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整体上,这是一首情感丰富且充满哲理的挽词,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哀愁,也体现了对历史和时代的一种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