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韶光一半过,寒威犹尚压暄和。
故摧春色欢终减,屡失花期日旋那。
病骨不禁风料峭,衰悰难遏醉吟哦。
凭栏更为芳菲惜,重取轻苫拥旧科。
【注释】
辛亥: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二月十五日:作者生于此年(公元1041年—1101年)的正月十四日,因此以“辛亥”纪年。倏忽:转眼,一瞬之间。韶光:美好的时光。寒威:冷气。暄和:温暖和煦。摧春色:使春天的景色凋谢。欢:快乐。屡:多次。那:语气词。料峭:微寒。衰悰:衰退的心情。重取:重新取用、使用。轻苫:薄而易透的席子。科:竹席。
【赏析】
此诗为王安石晚年之作,时值冬日,因感伤年老体衰,故作此诗。
首联:“倏忽韶光一半过,寒威犹尚压暄和。”
首句点明时间,“辛亥”,即宋神宗熙宁九年,诗人生于是年(公元1041年)。“倏忽韶光”,即美好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半。“寒威”,即寒冷之气,犹尚压着温馨和煦的气息;“暄和”,即温暖和煦,犹尚保持着春天气息。
颔联:“故摧春色欢终减,屡失花期日旋那。”
颔联紧承首句而来,言光阴荏苒,美好时光如逝水般逝去,春天之景也渐次消褪,欢乐之情亦随之减少。“故摧春色”,意谓美好的春色被无情的岁月所摧折,“屡失花期”,意谓多次错过开花时节。“日旋那”,“日旋”意为太阳运行一周又回到原处,这里指太阳每天又转一圈,但春天的景象却不再出现。这两句写景抒情,既写出了时间的飞逝与美好春色的消殒,又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春花不再盛开的无奈。
颈联:“病骨不禁风料峭,衰悰难遏醉吟哦。”
颈联承接上联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自己衰老之态。“病骨”,形容自己身体羸瘦、衰弱,连风吹都感到冷冽刺骨;“衰悰”即衰颓的心情,难以压抑。这两句通过写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表达自己年老多病、心情忧郁的感受。“风料峭”与上文的“寒威”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气氛,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尾联:“凭栏更为芳菲惜,重取轻苫拥旧科。”“凭栏”指倚靠在栏杆上,这里暗示诗人已经退居在家。“芳菲”即花草草木,这里指春天的景色;“重取”意谓重新取用;“轻苫”意谓薄而易透的席子,这里指竹席;“拥旧科”,意谓拥着竹席睡觉。这两句写诗人面对春景的惋惜与依恋,以及重新取用竹席入睡的动作,表现了他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与留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朴实自然,既描绘了景物的变迁与季节的交替,又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年老体衰的无奈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