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土严凝气候偏,腊残池馆愈萧然。
长河冰塞多寒地,密雪云繁三白天。
妆点瑶林连雾凇,沈埋茵草未羊眠。
但知催酿宜城酝,终见春芳次第妍。
诗句释义
1 残腊: 这是诗的主题,指的是农历年末,也就是冬天的最后阶段。”残腊”意味着这个季节即将过去。
- 北土严凝气候偏: 描述的是北方的天气异常严寒,寒冷异常。
- 腊残池馆愈萧然: 表示随着时间的流逝,腊月将尽,池塘和亭馆都显得更加凄凉。
- 长河冰塞多寒地: 描述了河流因结冰而阻塞了道路,暗示了寒冷的地区。
- 密雪云繁三白天: 雪花密集,天空中布满了阴云,连续下了三天的雪。
- 妆点瑶林连雾凇: 用美丽的雪花装饰着如玉般的树木,形成连绵不断的冰挂(雾凇)。
- 沈埋茵草未羊眠: 被大雪覆盖的草地和草丛在沉睡,没有动物活动。
- 但知催酿宜城酝: 只有知道这个时节适合酿造宜城酒,这里的“宜城”可能是地名,也指代某种特定品质的酒。
- 终见春芳次第妍: 最终会见到春天的美好,花朵逐渐盛开、颜色变美。
译文
冬季最后的季节,北土严寒气候独特,
腊月将尽池塘与亭馆更显萧条。
长河结冰阻塞了路径,寒冷之地更多。
密集的雪花覆盖了天空,持续了三晚的雪。
美丽的雪花装点着像玉一样的树林,形成雾凇。
被雪掩盖的草地和草地在沉睡,没有动物活动。
只有知道这个时节适合酿造宜城酒,
最终会见到春天的美丽和鲜花次第开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冬天景色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转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首句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通过描绘冬季特有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的观察与思考。第二句中的“北土严凝气候偏”,不仅描绘了地域的严寒,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气候的独特感受。接着,第三句进一步突出了冬季的氛围,通过对比“池馆愈萧然”,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变化。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对冬日景象的深情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