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徐出海东头,皓彩全供白帝秋。
桂迹自消安在斫,宝光无缺不因修。
池心影撼金鳞碎,杯面波随玉液流。
此夜圆蟾看处好,何须偏上最高楼。

《壬子中秋对月》是宋朝著名文学家强至的作品。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诗句、译文,并给出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一轮徐出海东头”:描述明月缓缓升起,从海的东面开始显现。
  • “皓彩全供白帝秋”:明月的光辉如同洁白的霜露,为白帝城增添了秋天的气息。
  • “桂迹自消安在斫”:桂花的痕迹已消失,不知它被谁砍伐。
  • “宝光无缺不因修”:月亮的光芒完美无瑕,不是人为的修饰。
  • “池心影撼金鳞碎”:月光映照在水池中心,使得水中的金鱼游动的影子都变得破碎了。
  • “杯面波随玉液流”:酒杯边缘的波纹伴随着玉液流淌。
  • “此夜圆蟾看处好”:在这个夜晚欣赏月亮是件美好的事情。
  • “何须偏上最高楼”:为何要特地登上最高的楼去观赏呢?
  1. 译文
  • 莫畏流光催白头,且欣圆魄半清秋:不要害怕时间的流逝,享受这个明亮的中秋之夜。
  • 当时初作今宵会,每岁还同故事修: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今年的中秋聚会也是按照惯例进行的。
  • 飞盖漫游亏燕喜,胡今独坐减风流: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乘着车四处游玩,而今年只能独自坐着,减少了当年的风采。
  • 何如锦席笙歌拥,醉看银盘射玉楼:不如去年这个时候,大家一起围着锦绣的宴席唱歌跳舞,看着月亮照亮了华丽的楼宇。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团圆的渴望。
  • 诗中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景,反映了时间的变化和个人情感的变迁。
  •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

《壬子中秋对月》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