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昭文馆,从公侍赭袍。
笑谈倾盖旧,风采照人高。
便欲参藜杖,那知奠浊醪。
不堪西北望,松柏暮风号。
【注释】
“从公”:跟随在您(李正议)后面。“赭袍”:古代高级官吏穿的衣服,以红黄为主调。
“笑谈倾盖旧”:指过去一起议论国事,相互开怀大笑的情形。“倾盖”,倒车相让的礼节;“旧”,指过去的事情。
“风采”:风度、气质、仪态。“参藜杖”:指拄着藜杖,意即退休。藜,是一种草本植物,根可入药,也可用来当拐杖。
“那知奠浊醪”:指不知道您会饮下这杯酒。“奠”,献上祭品。
“不堪西北望”:指无法忍受看到家乡被敌兵占领的情景。“松柏”:这里借指家乡。“暮风号”:傍晚的风声。
【赏析】
此诗写李正议晚年生活,表现了作者对他高尚情操的敬慕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很优秀的咏怀之作。
首联“昔在昭文馆,从公侍赭袍”二句回忆当年与李公相处的往事。昭文馆,汉官署名,掌图书文献之事。唐时为秘书省所属机构。赭袍,古代高级官员所穿的红色朝服。诗人回忆从前在一起议论国事、共同商议大事的情形,表达了对李公的怀念和敬重之情,也暗示了李公高远的精神境界。
颔联“笑谈倾盖旧,风采照人高”两句写李公当时风度翩翩、精神焕发的形象以及与自己等友人欢聚的情景。“倾盖”,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引柱国至前,与坐谈,平原君称东藩之臣。过蒙恩,非62故,虽万里间,亦愿戴华节。”后用以泛指朋友或相识者相遇。“风采”,风度、气质、仪态。诗人通过描写与李公欢聚的情景,表达对他的尊敬和赞美之情。
颈联“便欲参藜杖,那知奠浊醪”二句描绘了李公退休之后的生活。“参藜杖”,指拄着藜杖。“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入药,也可用来当拐杖。“便欲参藜杖”,意思是说李公已经决定要退休了。“那知”,意为哪里知道。“奠浊醪”,指喝浊酒。“浊醪”,浊酒,不精的酒,这里比喻李公饮酒。“那知”,哪里知道。“参藜杖”,“参”,动词,意为扶着。“藜杖”,用藜草做的手杖,这里指拄着的手杖。诗人通过描写李公退休后喝酒的情景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尾联“不堪西北望,松柏暮风号”二句写诗人面对家乡被侵占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李公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不能回乡的遗憾之意。“不忍”、“不堪”、“暮风号”三字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不能回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李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