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昭文馆,垂绅看立朝。
敢论同自出,但喜识高标。
有子仍持橐,如公合珥貂。
伤心邺城路,宰树结寒飙。

【注释】

韩公:指韩愈。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昭文馆:唐时官署名,为集贤院的一部分。垂绅:古代官员在朝廷上戴的帽子。看立朝:在朝堂上站着。论:议论。自出:自任官职。识高标:了解一个人的志向和品行。子:这里指的是韩愈的儿子韩老成。持:拿着。橐:古时官吏携带的一种皮囊,内盛公文和钱财。珥貂:古代达官显贵所戴的貂尾冠。伤心邺城路:意谓因怀念故人而感到悲伤。邺:今河北临漳县西邺镇。结寒飙:指风雪交加,天气严寒。

【译文】

我还记得你当年在昭文馆,戴着官帽在朝廷里站着,敢和你议论同僚,只是很高兴能认识你的高尚志向。儿子还在拿着皮囊,就像你在朝中一样,可惜如今已不在了。令人伤心的是邺城路上,我们曾经一起治理过那里的百姓。

【赏析】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气势宏大,对后世影响深远。《故资政忠惠韩文公挽词》是他的一篇祭文,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亡友韩愈的追忆与哀悼之情。

“忆在昭文馆”一句,回忆了与韩愈初次相见的情景。当时韩愈担任昭文馆学士,作者也在其中任职。两人在朝堂上相见,互相议论着同僚们的品行和志向。在这里,作者通过描绘两人在朝堂上交谈的场景,展现了两位文人的风采和才华。同时,也暗示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敢论同自出”,进一步强调了二人之间的亲近关系。韩愈出身于官宦世家,而作者则是一个平民出身的人。然而,两人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为朝廷效力。这种超越身份地位的友谊,让人深感敬佩。

“但喜识高标”,则表达了作者对韩愈品格的赞赏。他不仅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而且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这种崇高的品质让作者感到无比敬仰。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自己追求的人格境界。

“有子仍持橐”,则是对韩愈家庭背景的描绘。韩愈有一子,名叫韩老成,他仍然手持钱袋,过着朴素的生活。这既体现了韩愈作为父亲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也展示了韩愈家庭的朴实无华。

“如公合珥貂”,则进一步赞美了韩愈的风度。他头戴貂尾冠,身穿官服,显得庄重而威严。这种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也让作者感到自豪。同时,这也反映了韩愈在朝堂上的威严地位,以及他作为一位大臣的责任担当。

最后一句“伤心邺城路,宰树结寒飙”,则是对故友离世的哀伤之情的表达。邺城是韩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而如今他却已经离世。作者回忆起与他在邺城路上共度时光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悲伤。同时,这两句也暗寓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悼念之情。

这篇文章通过对韩愈生平事迹的回忆和对其人品、学问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官场生活的清醒认识。文章语言简练流畅,情感真挚感人,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