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去何如,羸僮逐蹇驴。
路贫多捧刺,学富少担书。
已念离家晚,仍忧取事疏。
西风酒旗下,欲别更踌躇。
送魏庄赴举
再战去何如,羸僮逐蹇驴。
路贫多捧刺,学富少担书。
已念离家晚,仍忧取事疏。
西风酒旗下,欲别更踌躇。
注释:
- 再战去何如:指再次应试的前途如何。
- 羸僮:指身体虚弱的仆人或奴仆。
- 蹇驴:指跛脚的驴子,形容行走困难。
- 路贫:道路艰难或贫困。
- 捧刺:古代考试中,考官批阅试卷时,应试者会送上小礼物以讨好考官。
- 学富:学识丰富。
- 家晚:离开家的时间较晚,意味着离家已经很长时间。
- 取事:处理事务,此处可能指参加科举考试。
- 西风酒旗:指秋天的景象,酒旗随风飘扬。
-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的诗,通过描绘魏庄赴举的场景来表达诗人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和担忧。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友谊和对朋友未来的关切。
首句“再战去何如”表达了对朋友再次应考的忧虑与不解,似乎认为他再次应考的结果并不乐观。紧接着的两句“羸僮逐蹇驴”,则描写了旅途的艰辛与仆人的辛苦,表现了旅途的不易。第三句“路贫多捧刺”,则是说在路途中,因为家境贫穷而不得不献上小礼物以求得考官的青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而关注到魏庄的学习情况:“学富少担书”。这里的“少担书”可能是指学业虽好,却因家庭贫困无法携带更多的书籍来备考。这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知识分子的限制。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不舍:“已念离家晚,仍忧取事疏。”这里既有对朋友离家时间已久、思念加深的感慨,也透露出对他将来参加科举考试能否成功的忧虑。最后两句“西风酒旗下,欲别更踌躇”则点明了离别的地点和时刻。秋风中的酒旗在等待着朋友的归来,但朋友却迟迟不能离去,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倍感纠结。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朋友赴举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的期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