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
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
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
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诗题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过香积寺》。这首诗通过描写阌乡右邑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
    注释:在阌乡右邑有我的亲人,河边上的茅亭(即亭子)建筑崭新。
    赏析:诗人首先点出了自己的家乡——阌乡右邑,以及自己在这个家乡的亲人,然后描述了河边上的一座新建的茅亭。

  2. 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
    注释:五位老者分明地成为了北里的繁华,三座山峰咫尺之间就是西邻。
    赏析: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将五位老者与北里的繁华进行了比较,突出了茅亭的清幽和宁静。同时,诗人又将三座山峰与西邻相比,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 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
    注释:儿孙们不厌倦作为悠闲游客来游览,鸥鹭却更懂得欣赏醉态的主人。
    赏析:诗人以儿孙为客人,鸥鹭为主人,巧妙地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4. 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注释:彼此在白云中安眠,相互隐藏梦境,从今以后应该频繁往来。
    赏析:诗人以白云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其中安眠、做梦的情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友谊和往来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