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
喧阗观士女,清旷入山林。
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
方塘探子石,高阁会宾簪。
沙水通溪白,松筠逐径阴。
纷华从满目,幽寂自虚心。
印组端为累,岩扃得暂寻。
晚风吹绿野,归骑已骎骎。

游鸿庆寺

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

喧阗观士女,清旷入山林。

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

方塘探子石,高阁会宾簪。

沙水通溪白,松筠逐径阴。

纷华从满目,幽寂自虚心。

印组端为累,岩扃得暂寻。

晚风吹绿野,归骑已骎骎。

注释:

  1. 久旱雨初足:长时间的干旱,终于迎来了一场甘霖。
  2. 乐游春正深:春天正是快乐游玩的季节。
  3. 喧阗:喧闹嘈杂。
  4. 清旷:清新空旷。
  5. 佛界:佛教的圣地。
  6. 云成宝:云彩如同珍宝。
  7. 僧园:和尚居住的地方,即寺庙庭院。
  8. 方塘:方形的水塘。
  9. 高阁:高大的楼阁。
  10. 沙水:沙子和水流。
  11. 溪白:清澈如白色的溪水。
  12. 松筠:松树和竹子。
  13. 缁衣:黑色的衣服,这里指和尚们。
  14. 印组:印章与书卷。
  15. 岩扃:山中的门扉或洞口。
  16. 骎骎:形容人骑马行走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寺院景色的诗。全篇以写景为主,描绘了春天里寺院的宁静、美丽,以及僧侣们的闲适生活。诗中通过对寺院内外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画面。
    首联“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两句写久旱之后,雨水降临,春天的气息愈发浓郁。诗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接着,“喧阗观士女,清旷入山林”两句描绘了人们欢聚一堂,欣赏春天美景的场景。这里的“喧阗”和“清旷”分别形容人群的喧闹与山林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颔联“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寺院内的景色。云彩在佛界的上空飘浮,宛如珍贵的宝物;而僧园里的花草树木也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这一联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人们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虔诚。
    颈联“方塘探子石,高阁会宾簪”两句则是对具体景物的描绘。方塘上的石头形状奇特,仿佛是古代的书签;而高阁上则聚集了许多文人雅士,他们在这里品茗论道,交流心得。这一联通过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寺院内部的文化气息与学术氛围。
    接下来四句,“沙水通溪白,松筠逐径阴”,诗人继续描绘了寺院周边的自然风光。沙子与水流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溪;而沿着小径漫步时,可以感受到松树和竹子带来的凉爽与舒适。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寺院周边环境的优美与宁静。
    最后四句,“纷华从满目,幽寂自虚心”两句则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外界的繁华喧嚣似乎无法影响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而诗人则始终保持着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默默地欣赏着周围的美景。这一联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尾联“印组端为累,岩扃得暂寻”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外界的诱惑很多,但诗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而偶尔出外游玩也是一种难得的放松与享受。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纠结。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内内外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画面;同时,诗人的内心情感也通过字里行间得以流露。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古人生活情趣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