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江南英,诗名重当时。
儿时得其稿,同辈争诵之。
不及拜诸门,常恨生苦迟。
只今诸孙子,籍甚皆能诗。
大篇每投我,孰非黄绢辞。
我诗不成句,落笔为众嗤。
如人食土炭,嗜好终不移。
君何独赏味,与众真异驰。
相望巷南北,不面令我思。
歌声亦若哭,此意谁当知。
阿大一门杰,相为尘外期。
风流竹林会,应许仲容随。
【注释】
大门:指董彦孚,字子门。
江南英: 江南地区出英才。
诗名重当时: 诗歌名声很高,在当时受到重视.
儿时: 小时候。
得其稿: 得到他的诗集。
同辈争诵之: 同辈的人争相传诵。
不及: 赶不上。
拜诸门: 到董彦孚的门下拜师学艺。
常恨生苦迟: 常常感到自己出生太晚。
诸孙子: 儿子的儿子们。
籍甚: 极好,很出色。
黄绢: 古代用黄色熟绢做书写材料.
谁当知: 谁知道呢?
阿: 对人或物的亲昵称呼。
相望巷南北: 彼此在巷子的南北方向上遥相对望。
不面令我思: 不见面让我思念他。
歌声亦若哭: 歌声也像哭泣一样悲凉。
此意谁当知: 这种感情谁能了解呢?
阿大一门杰, 指董氏家族中的杰出人物。
应许仲容随: 应该允许我跟随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董彦孚死后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和赞美之情。首联写董彦孚诗名远扬,成就卓绝;颔联写自己小时候就得到了他的诗集,并为之传诵;颈联感叹不能拜师学习,而只能遗憾地等待;尾联写自己的儿子们都很优秀,希望他们能追随董彦孚的脚步。全诗抒发了对朋友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