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道士熊豹姿,夜过刘生逢说诗。
止于座隅初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
坐中清逸校书郎,新有诗声谁过之。
岂知老子殊不浅,可但逐鬼囚蛟螭。
须臾指鼎出佳句,脱略凡韵生新奇。
二生得句不敢吐,鸣声强作秋虫悲。
愯如窘兔避鹰隼,懔如败将收旌旗。
借问舐笔摹者谁,定是盘礴真画师。
退之斯文有妙处,丹青写尽初无遗。
弥明学道如不死,应在衡山深处栖。
端能过我挑诗敌,与君周旋吾敢辞。
诗句解释:
- 衡山道士熊豹姿,夜过刘生逢说诗。
- 衡山:地名,指代诗人所在的地点。
- 熊豹姿:形容道士的神态威猛而不失文雅。
- 夜过刘生逢:刘生,即刘梦得(778年-832年),与题中的戴嵩石鼎联句图有关。
- 止于座隅初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
- 止于座隅:形容刘生在座中的位置。
- 初莫识:最初不知道。
- 口不能言心自知:即使说不出话来,内心却能自我感知。
- 坐中清逸校书郎,新有诗声谁过之。
- 清逸校书郎:形容校书郎的清高和才华。
- 新有诗声谁过之:谁能超越他新近的诗声?
- 岂知老子殊不浅,可但逐鬼囚蛟螭。
- 岂知老子殊不浅:难道不知道老子学问很深吗?
- 可但逐鬼囚蛟螭:只能追随鬼神、囚禁蛟龙。
- 须臾指鼎出佳句,脱略凡韵生新奇。
- 指鼎:以手指着鼎。
- 佳句:优美的句子。
- 脱略凡韵生新奇:摆脱常规的韵脚,产生新奇的效果。
- 二生得句不敢吐,鸣声强作秋虫悲。
- 二生得句不敢吐:两个学生得到诗句后不敢说出来。
- 鸣声强作秋虫悲:勉强模仿秋虫的叫声,表现悲伤的情绪。
- 愯如窘兔避鹰隼,懔如败将收旌旗。
- 愯如窘兔避鹰隼:形容窘迫的样子,仿佛一只兔子躲避鹰隼。
- 懔如败将收旌旗:形容失败者收拾军旗的样子,显得严肃紧张。
- 借问舐笔摹者谁,定是盘礴真画师。
- 舐笔摹者:舔笔模仿的人。
- 盘礴真画师:真正的画家。
- 定是:一定。
- 退之斯文有妙处,丹青写尽初无遗。
- 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768年-824年)。
- 斯文:这里指文人墨客的才艺。
- 妙处:精妙之处。
- 丹青写尽:用丹青描绘得非常细致,没有遗漏的地方。
- 弥明学道如不死,应在衡山深处栖。
- 弥明:这里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事的名字。
- 学道:学习道家的学问。
- 不死:追求长生不老。
- 应在衡山深处栖:应该在衡山的深处隐居修行。
- 端能过我挑诗敌,与君周旋吾敢辞。
- 端能:能够。
- 过我挑诗敌:超过了我作为诗歌对手的能力。
- 与君周旋:与你一起讨论诗文。
- 吾敢辞: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赏析:这首诗是一幅赞美诗仙戴嵩石鼎联句图的画作的诗。通过描绘戴嵩石鼎联句图中的人物形象、动作和场景,表达了对戴嵩石鼎联句图的赞赏之情。整首诗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画面的生动和诗意。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