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道公行止,江东老父兄。
群州垂瘵死,肤使为更生。
民裕身逾瘠,时危命亦轻。
浔阳江上月,犹傍谏书明。
【注释】
道:说。公行,指公卿大臣。江东,泛指江淮一带。老父兄,指年高有德的人。群州,各地州郡。垂瘵,病重。肤使,谓使民富裕。更生,谓使人复生。裕,富足。身逾瘠,言身体消瘦。时危,时局动荡不安。命亦轻,生命也显得脆弱。浔阳江上月,指汉末诗人苏武流落北地,为匈奴所拘,在北海牧羊,与李陵书往来,后归汉,于浔阳江边作《答苏武书》。谏书,上书建议帝王改正过失,劝诫之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的反映。
“解道公行止”,是说自己知道朝廷中大臣们的去留行止。公行,指公卿大臣。止,停留。
“江东老父兄”以下四句,写各地百姓生活困苦。江东,泛指江淮地区。老父兄,年高德重的长者。垂瘵,病重。使民富,谓使百姓富足。更生,复生。这四句说:这些年战乱不断,地方长官或被诛杀,或逃亡,以致老百姓生活困苦。
“民裕身逾瘠”,这一句是作者对人民生活的概括性描写。裕,富足。身逾瘠,形容人民因贫困而消瘦。这四句说:百姓虽富起来,却反而更加瘦弱。
“时危命亦轻”,这一句是作者对国家形势的评论。时危,时局动荡不安。命亦轻,生命也显得脆弱。这四句说:国家的时局危急,人民的生命也很危险。
“浔阳江上月”以下四句,是作者自叙自己流落塞外的生活和感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南。《汉书·匈奴传》:“武帝使使者节臣到匈奴,与单于盟曰:‘汉与匈奴不两立……”这是汉武帝为了巩固边防而采取的政策。这里用汉朝的典故来比喻自己被匈奴扣留的情况。
谏书,即上书规劝皇上的奏章。这四句说:我像当年苏武那样,被匈奴扣留,身处荒漠,与家人分离,但仍然写下了《答苏武书》那样的奏章来规劝汉帝,希望他能够醒悟过来,改变错误的政策,以挽救危亡的局面。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关心国事、忧念黎民的高尚情操。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诗,但内容却是相当丰富的,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而且还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