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瓮城边闲日月,翻环门上几春秋。
东阳谩识榴皮字,南郭曾偕柳树游。
踏雪飞鸿痕偶在,寒潭过雁影无留。
至人御气无今古,妙处疑同上下流。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负瓮城边闲日月,翻环门上几春秋。
东阳谩识榴皮字,南郭曾偕柳树游。
踏雪飞鸿痕偶在,寒潭过雁影无留。
至人御气无今古,妙处疑同上下流。
我们对每一句诗进行解析:
第一句:
- 解释:“负瓮”是古代的农舍或农家的意思,“城边”指的是城墙边上。这句诗描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仿佛是在城墙边上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
- 译文:背起瓦罐在城边闲居,翻过城门经历了几春秋。
- 关键词:负瓮(背负瓦罐),城边(城墙边上),闲日(闲暇的日子),闲居(隐居生活)。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追求田园生活的隐逸情怀。
第二句:
- 解释:“翻环门”是指古代城门的一种设计,通常有环形的门楼。“几春秋”表示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句诗描绘了时光流转,岁月如梭的景象。
- 译文:从翻环门走过几个春秋。
- 关键词:翻环门(翻盖式的门楼),几春秋(几个春天和秋天)。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
- 解释:“东阳”指的是地名,“谩识”意为徒然知道。“榴皮字”可能是指刻在石榴树上的文字。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欣赏和感慨。
- 译文:东阳只是徒然认识石榴树上的字。
- 关键词:东阳(地名),榴皮字(刻在石榴树上的文字)。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
- 解释:“南郭”指代一个地名,“曾偕柳树游”表示曾经与柳树相伴。这句诗描绘了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 译文:南郭曾伴随柳树游玩。
- 关键词:南郭(地名),柳树(植物名)。
- 赏析: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与自然为伴的惬意心情。
第五句:
- 解释:“踏雪飞鸿”形容在雪花飘飞中飞行的大雁,而“痕偶在”则表示偶尔留下的痕迹。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飞鸿过境的画面。
- 译文:踏着积雪飞翔的大雁偶尔留下痕迹。
- 关键词:踏雪飞鸿(在雪地中飞翔的大雁),飞鸿(大雁),痕偶在(偶尔留下的痕迹)。
- 赏析:这句诗捕捉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展现了冬天的宁静与生机。
第六句:
- 解释:“寒潭”指寒冷的池塘,“过雁影无留”表示飞过的痕迹已经消散。这句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 译文:经过寒冷的池塘时,雁影已不留痕迹。
- 关键词:寒潭(寒冷的池塘),过雁影(飞过的痕迹),无留(没有留下)。
- 赏析:这句诗传达了时间无情、美好瞬间转瞬即逝的感慨。
第七句:
- 解释:“至人”指的是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御气”意为掌控气息。“无今古”表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句诗强调了至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 译文:至人能掌控气息而无古今之限。
- 关键词: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御气(掌控气息),无今古(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至人的智慧和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高远理想的愿望。
第八句:
- 解释:“妙处”指的是美妙之处,“疑同上下流”表示难以分辨上下高低。这句诗表达了对事物本质难以捉摸的认识。
- 译文:妙处难以辨认如同水流入海一样。
- 关键词:妙处(美妙之处),疑同上下流(难以分辨高低)。
-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哲学的思考,以及对于事物本质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诗中的韵律和节奏也使得整首诗更加优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