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皇学问富春秋,当宁宵衣渴壮猷。
鹄立银袍天北阙,龙飞金榜殿西头。
彤池缪对三千字,黄甲俄输一二筹。
初学粗知存大体,纷更要洗洛阳羞。

魏了翁《己未唱第后谢恩诗》赏析

魏了翁在宋代创作的这首《己未唱第后谢恩诗》,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宋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此诗通过对“圣皇学问”与“当宁宵衣”的刻画,展现了皇帝勤政爱民的形象;而“鹄立银袍”“龙飞金榜”则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朝廷上的壮观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人才辈出的美好祝愿。

第一句“圣皇学问富春秋”,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帝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胸怀。这里的“春秋”不仅仅是时间的象征,更是文化积累的体现,意味着帝王能够像春天一样不断成长和发展。

第二句中“当宁宵衣渴壮猷”,表达了皇帝为了国家大业,不惜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这里的“当宁”指的是皇帝在位期间,“宵衣”则形容皇帝为政的艰辛和努力,反映了一种为国家民族利益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第三句“鹄立银袍天北阙”,通过“鹄立”和“银袍”,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威严而庄重的仪态。“天北阙”则是皇宫的象征,暗示了皇帝高居九五之尊,统御四海。

第四句“龙飞金榜殿西头”,用“龙飞”比喻皇帝的英明神武,而“金榜”象征荣耀和成功。这一描述不仅展示了朝廷的繁华景象,也寄寓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

第五句“彤池缪对三千字”,通过“彤池”这一意象,表达了宫廷藏书之多,书籍丰富如彤池一般。而“缪对三千字”则可能是指帝王阅览众多文献,以求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才能得到提升。

第六句“黄甲俄输一二筹”,这里的“黄甲”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一二筹”则表示他们能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为国家做出贡献。这不仅体现了古代科举制度的选拔功能,也象征着人才济济的局面。

最后两句“初学粗知存大体,纷更要洗洛阳羞”,则反映出诗人从个人角度出发,对于国家大事的浅显理解。他希望年轻的学者们能够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避免因一时的成功或失败而自满或自卑。

魏了翁的《己未唱第后谢恩诗》不仅是一首赞美国家治理和个人奋斗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