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
- “二月二日” 指的是中国的农历节日,传统上被认为是吉祥的日子。
- “遂宁北郊” 指中国四川省遂宁市的北部郊区,是一个传统的地区。
- “迎富” 在这里指的是庆祝或迎接财富和繁荣。
- 才过结柳送贫日
- “结柳” 是一种古代习俗,人们会将柳条绑在一起,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送贫日” 指的是农历的某个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人们通常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贫困的告别或祝福。
- 又见簪花迎富时
- “簪花”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头饰,常用来装饰头发。
- “迎富时” 指的是庆祝或迎接财富和繁荣的时刻。
- 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 “贫驱” 指的是被贫穷困扰的人。
- “穷追” 表示穷追不舍。
- “素” 指本来、始终。
- “富逼” 意思是逼迫贫穷的人接受富有的生活。
- “岂容辞” 意即怎么可以拒绝呢?
-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
- “易去” 容易得到或摆脱。
- “所欲” 指人们的欲望或需求。
- “可求” 意为可以通过努力或获取来实现。
- 里俗相传今已久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长期流传的观念或习俗。
- 谩随人意看儿嬉
- “谩随” 意为随意跟随,没有深思熟虑。
- “人意” 指人们的心意或愿望。
- “看儿嬉” 形容看着孩子们玩耍或嬉戏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反映了人们在不同的日子里对待贫穷和富有的不同态度。诗中通过“迎富”和“送贫”两个主题展现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以及人们对财富追求的心理变迁。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传达出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人文思考。同时,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读来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