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明织翠剪新诗,勉我当今尚可为。
知觉斯民知觉我,溺饥天下溺饥谁。
志亨不管身穷达,谊正宁论效疾迟。
倒尽玉瓶谈未了,沙头忍泪与君辞。
眼明织翠剪新诗,勉我当今尚可为。
知觉斯民知觉我,溺饥天下溺饥谁。
志亨不管身穷达,谊正宁论效疾迟。
倒尽玉瓶谈未了,沙头忍泪与君辞。
【注释】
即席和丁夔帅:指作者在宴会上应丁夔之邀,即席作此诗。丁夔,名不详。
眼明织翠剪新诗:眼明,比喻眼光敏锐;翠,指绿色,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笔锋犀利。剪:裁剪、裁制。诗,指诗歌。
知觉斯民知觉我:知觉,感知。指诗人要关心百姓疾苦,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带动他们。
溺饥天下溺饥谁:溺饥饿,指百姓受饥饿。天下,指百姓。溺饥饿天下,即百姓都遭受饥饿。溺饥谁,指是谁造成这种局面?
志亨不管身穷达:意亨,指志向高远的人。不管,不顾。身穷达,指无论处境如何都要坚持自己的志向。
谊正宁论效疾迟:谊,这里指道义。宁,表示肯定。论,评论。效疾,比喻及时行善。迟,指不早行动。
倒尽玉瓶谈未了:玉瓶,指酒器。倒尽,指喝个痛快。
沙头忍泪与君辞:沙头,指水边的沙滩。忍泪与君辞,指在离别时忍着眼泪与朋友告别。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之作。诗人在宴席上,被主人邀请即席赋诗,于是便挥毫写下这首七绝。
首句“眼明织翠剪新诗”是说自己目光敏锐,如同织翠一样锐利。“新诗”,表明自己正在创作一首诗篇,“新”字说明是刚刚创作的新作。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形势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大事的思考和关切。
第二句“勉我当今尚可为”是说现在正是为国家效力的时候,自己应该有所作为。“勉”,这里是鼓励的意思。“尚可为”,意思是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当前状况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第三句“知觉斯民知觉我”是说诗人关心国家大事,同时也关心人民的生活。“知觉”,意为感知。“斯民”,指的是老百姓。《诗经·大雅·文王》:“天监厥德,用集大命。”这里引用《诗经》中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
第四句“溺饥天下溺饥谁”是说现在的百姓都遭受饥饿,这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吗?“溺饥”,意为使百姓陷入饥饿之中。“天下”,指百姓。“溺饥谁”,指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这句问句表现出诗人的质疑和反思,也暗示出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担忧和思考。
第五句“志亨不管身穷达”是说有远大的志向的人是不会在乎个人的得失的。“志亨”,意为有远大的志向。“不管”,是指不计较个人得失。“身穷达”,指即使处在困境也能坚持自己的志向。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追求和人生态度的看法。
第六句“谊正宁论效疾迟”是说如果能做到道义上的正当行为就要及时行动,而不是等到时机不成熟或者没有能力才去做。《诗经·小雅·采薇》:“我行其野,芃芃者桑;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里引用《诗经》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关于及时行善的观点。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第七句“倒尽玉瓶谈未了”是说诗人已经喝得酩酊大醉,酒还未喝完,谈话还未结束。“倒尽”,指喝得痛快淋漓。“玉瓶”,指酒器。“谈未了”,指谈话还没有结束。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畅快淋漓的豪放气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沙头忍泪与君辞”是说在分别之际,诗人忍住眼泪与朋友告别。“沙头”,指水边的沙滩。“忍泪与君辞”,指在分别时忍住泪水与朋友依依惜别。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时刻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即兴之作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等多重主题内容,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