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人得清晤,此乐浩无期。
剡溪兴尽返,未喻伐木诗。
【注释】
和靖:即和靖处士,即范蠡。
陈子从:名不详。
山水图:指王维的《画山水序》。
剡溪:剡溪,浙江嵊县东流经嵊州至新昌,为浙西著名水系。
伐木诗: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酬答对象是和靖处士陈子从(名不详)。和靖处士,名范蠡,字伯玉,唐越州会稽人。他是唐宋之间一位很有名望的隐逸之士。据《旧唐书·隐逸传》,他被吴王阖闾尊为上客之后,曾三致千金于楚相孙叔敖,助其成霸业,后又弃官经商,泛舟太湖,自称“吾与江海同呼吸”,最后退隐于江湖间,以耕樵为业。他著有《周易参同契》、《内篇消渴论》、《太公金匮要略补注》等书,并撰《越绝书》三卷、《吴越春秋》十卷,又有杂史十五卷及文集五卷等。《全唐诗》录存其诗13首。
此诗是和靖处士陈子从对友人的答谢诗。诗人在雪中访友,得遇清晤,感到十分高兴,于是作诗酬答。此诗先写访友之事,次写与友人的对话,最后点出自己的心情体会。
开头二句:“怀人得清晤,此乐浩无期。”意思是说,我思念朋友,今天得以见面畅谈,感到多么快乐啊!然而这种快乐的享受是没有尽头的。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访友后的一种愉快心情。“怀人”二字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说明诗人是为了访友才来到这山水幽深的地方。“得清晤”则表明这次会见非常愉快,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可以尽情交谈。“此乐浩无期”中的“浩”字用得很妙,既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舒畅,也表明这种快乐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
颔联两句:“剡溪兴尽返,未喻伐木诗。”意思是说,我已经把剡溪风光看遍了,但仍然感到不够;还没有理解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兴尽”说明诗人已经把对山水景物的观览看透了。“未喻”说明诗人还没有领会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意境。“伐木诗”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一句诗,原诗是这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意是说:我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地看见了南山。这两句表现出诗人游览山水后的愉悦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未喻”一词还表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新鲜感受和新奇体验。
结尾两句:“未识平生心,聊复慰羁旅。”意思是说,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懂得陶渊明的生平心事,但我还是通过这首诗来安慰我旅途中的寂寞。“平生心”指陶渊明的生平心事,也可以说是他的志向和抱负。“聊复慰羁旅”中的“聊”字表明诗人虽然感到孤单和寂寞,但仍想借诗歌来排遣这种孤独感。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在寂寞旅途中的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解脱。
这首诗是和靖处士陈子从对友人的酬答之作。它先写访友之事,次写与友人的对话,最后点出自己的心情体会。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热烈,充分表达了诗人在寂寞旅途中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