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帆松艇趁潮生,隔岸平畴唤得应。
上到渡头失欢喜,泥行十里是西兴。

【注释】

八月:农历八月。七月至九月为孟秋,是秋季;十月至十二月为仲秋,是秋季中段;十一月、十二月为季冬,即冬天;正月、二月为孟春,是春季;三月、四月为仲春,是春季中段;五月、六月为季夏,是夏季;七月、八月为孟秋,是秋季。此诗写于八月七日(一说九月一日),时作者在会稽,作诗途中所经之地。

上会稽:到会稽山上。

拙于省记:不善于记忆。省记,指省视记忆。

随得随书:随意写下的诗句。

不复叙次:不再一一叙述次序。

篾帆(biān fān):用竹片或苇子编成的船篷。

松艇:松木制成的小船。

趁潮生:利用潮水涨落,顺流而下。

隔岸:岸边。平畴(chōng ):平旷的原野。

应:答应,响应。

上到渡头:到过江口渡口。

失欢喜:失去喜悦的心情。

泥行十里:泥泞难行的行程。十里,古制一里约合今0.5公里,十里约合10公里。

西兴:地名,在浙江省桐乡县西南,是会稽山南侧的一个渡口。

赏析:

这首纪游诗写的是一次乘船游览会稽山水的经历。诗人乘舟顺水而下,沿途见闻随笔记录,有感而发,抒发感慨。

首联“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交代了此次出游的时间和缘由。八月七日被命令上会稽,一路上所见所感,由于不善记忆,随手记下了一些诗句。

颔联“篾帆松艇趁潮生,隔岸平畴唤得应”,描述了诗人乘坐轻便的小船顺流而下,两岸平旷的原野呼应着船只的声音。

颈联“上到渡头失欢喜,泥行十里是西兴”,诗人到达渡口时,心情变得失落,因为接下来的路程将会非常艰难。

尾联“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表明诗人已经把所见所感记录在诗中,不再一一叙述次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