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院横塘草,阶梯大谷林。
风声迷近渚,雨气暗遥岑。
索面僧回钵,持醪客屡斟。
依归从早出,静寄得幽寻。
注释:
草衣院:寺院名。草衣,僧人常穿之服。
灵山阁:佛寺名。因在灵山上而得名。
横塘:池塘名。塔院:即草衣院。
大谷林:山谷名。
风声迷近渚:微风吹过水面,水纹荡漾,远处的洲渚也变得模糊起来。
雨气暗遥岑:细雨蒙蒙,远处的山峦被雨雾笼罩,显得朦胧而遥远。
索面僧回钵,持醪客屡斟:僧人手持法器(如锡杖)回寺院,客人不断举杯饮酒,表示庆贺。
依归从早出,静寄得幽寻:清晨离开家出来访友或游历,静静地寻找幽静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到草衣院时所写。首联“塔院横塘草,阶梯大谷林”,写出了草衣院周围的自然环境。塔院,即草衣院,位于高高的山顶上;横塘,指山下的池塘;阶梯,指通往草衣院的道路。大谷林,指的是山谷中的树林。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颔联“风声迷近渚,雨气暗遥岑”,描绘了近处的风声和远处的雨气。近处,风声在水面上荡漾,将水中的倒影吹得模糊不清;远处,雨雾弥漫,使得远处的山峦也变得朦胧起来。这两句诗通过声音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
颈联“索面僧回钵,持醪客屡斟”,则描写了寺院中热闹的情景。僧人手持法器(如锡杖),回到寺院;客人不断举杯饮酒,以庆贺。这两句诗展现了寺院生活的热闹和欢乐。
尾联“依归从早出,静寄得幽寻”,表达了诗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清晨离开家出来访友或游历,静静地寻找幽静之处。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追求宁静、远离喧嚣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中还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风声迷近渚”与“雨气暗遥岑”之间,似乎暗示着世事变幻无常,人生充满不定性;“索面僧回钵”与“持醪客屡斟”之间,似乎表达着人生应随遇而安,不必过于执着于名利地位。